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
大智若愚的颜回,读书是为了照做,不是为了解——读《论语》12

大智若愚的颜回,读书是为了照做,不是为了解——读《论语》12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11-10 19:31 被阅读0次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论一整天,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 就像一个愚笨的人。可是,我注意观察他课后的情况、却发现他很能发挥我所讲的内容,颜回并不愚笨啊。

“回”,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七十二贤之首,得以配享孔庙的。

“吾与回言终日”。孔子说,我跟颜回说上一整天的话。

“不违,如愚”。他一句对答都没有,只是听,也不提问,像是很愚笨的样子。

“退而省其私”。“私”,是私自独处的时候,不是进见请问之时,孔子就观察颜回自己独处的时候。

“亦足以发”。“发”,是按孔子说的做,颜回的一举一动,都遵循和发明孔子所言之道。

“回也不愚”。原来颜回不傻呀!

颜回上课一声不吭,全听进去了,听明白了,了无疑问,所以不发一问。回去就照做,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孔子之道,坦然遵循而无疑,孔子就知道,这颜回了不得!

有大智慧的人,不显山露水,不卖弄聪明,表面上看起来很愚笨,其实却很聪明。有句俚语说得生动:“面带猪相,心头撩亮,”可惜颜回没有照片留下,我们不知道他长得怎么样。

《小儿语》告诉我们:“洪钟无声,满瓶不响。”俗话说”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如果你留意观察生活中这种现象真是不少。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课堂上发言最踊跃的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而往往是所谓的“小聪明”。

《老子》有句名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苏东坡补充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颜回不正是这样一个大智若愚的生动形象吗?

他的形象指出了我们读书学习的大病,就是表面上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实际上压根没听进去,只是一味求新解、求新说,沾沾自喜,扬扬得意,以为又得了新知识,却没有把任何一条放自己身上去想,去照着做。

如果不准备照做,读书学习干什么呢?

《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学了要练习,要演习,只有用上了,你才算学到。就以学习《论语》而言,因为古书言辞简略,很多地方,后世都有不同解释,争论不休。你去看时,一句话三种解释,每一种都说得通。读者就问了,到底哪个是“正确答案”呢?或者有人又提出一个解释,也说得通。于是大喜,以为又有新的“学术成果”了。

如果你懂得什么叫学习,这些对你都不是问题,不管它哪个对,也不管它哪个说得通,只看哪个行得通。有些解释,背后根本没行动,等于是废话,对错都没价值。用行得通的角度去看,就没有那么多种解释了。

今天学习了大智若愚的颜回,读书是为了照做,不是为了解。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智若愚的颜回,读书是为了照做,不是为了解——读《论语》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mc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