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归来,爬完黄山,一瘸一拐走路。开门,丢下行李,倒头便睡,一觉醒来,发现世界丢了,只剩下我一人。
那种穿透心底的孤独感深入骨髓。油然而生已不足以形容,不禁打了个寒颤。除了害怕,还是害怕。
那一瞬间,大概有3-5秒的时间,我好像被全世界遗弃,全世界只有我,只有我而已,仿佛自己被遗落在一个荒岛,荒凉的沙漠,一切褪去光彩,无半点生机。
很久以来,就知道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和有没有其他人在身边没有半毛钱关系。当你每天醒来,面对的只有天花板和冰冷的墙壁时,那一瞬间,我觉得如果人生还剩下三十年,那也是足够长了。
我极度恐惧,又无人诉说,大概是我需要读书了。
半生孤独我为自己有这种感觉而感到害怕,没有勘破人生百态的经历,也早就跟自己妥协好了, 余下半生,长也好,短也罢,不至陷入过度孤独中退化。
自恃有书有酒有旅行,当然还有最爱的鸡腿,自认为自己做好了承受孤独终老的这种准备,没想到,那几秒种足以把之前所有信心打倒。
纪伯伦有句关于孤独的名言——人生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面对孤独和沉思。
很久以前,大概在十岁左右,第一次意识到死亡的存在,并且感受到死亡对于死者和身边的人意味着什么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因为死而感到害怕,恐惧,很深的恐惧。因此感到孤独就在身边。况且当时,我一个人被丢在漫天田地里,到处找不到人,到处跑,边跑边哭。
那个画面太记忆犹新,那种感受和现在一样,太强烈又熟悉。
半生孤独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是因为生命本来就是个体,孤独是常态,还是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亦或是恰恰相反,因为害怕孤独,所以才群居吗?
周国平给了我一个说法——“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这种宿命太让人无望,好在,他还说了后半句“但可以将它抚平”。
人在感到孤独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呢?
人们常说,司马迁在孤独中写下《史记》,孙斌在孤独愤懑中写下《孙子兵法》,曹雪芹在孤独抗愤中写下《红楼梦》。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家和创作者都是孤独的。在哲学的黄金时代,于孤独中,走出了康德,走出了黑格尔。歌德说“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也许人们创作是对孤独的排解和抗议。
半生孤独大家承认孤独的价值,却都害怕孤独。
久来害怕孤独而必然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绝大多数人即使逃过了劫数,也没能逃过孤独。这个百年孤独的家族七代人,不是“死于非命”,就是在不能自拔的孤独中退化,了却余生。
人生和一个民族一样,云涌波谲,这种状态来自于内心,来自于精神。巴尔扎克用实际经历告诉我们“在各种孤独中,人最害怕精神上的孤独”。
大多孤独来自于无精神交流,有的是自我封闭,有的是认知,眼界超越常人,有的是囿于自己心魔。
身处喧闹中不孤单,却仍然被孤独的洪荒包围。
半生孤独第一次听张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就歌名,不敢苟同,经年过后,听了歌曲,了解歌词,才知道,其实以孤独者自醒,孤独者如无意识走出自己故步自封的世界,自怨自艾,卑微自居,那才是可耻的。正如歌词所说那样:
生命像鲜花一样绽开
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
……
孤独的人他们想像鲜花一样美丽
……
孤独的人,想像花一样美丽,这种“想”是主动的,是进步的,是摆脱自我枯萎的自主性,能动性。
王菲有首歌《百年孤寂》,是跟窦唯离婚后,林夕为她写的,句句经典。
心属于你的
我借来寄托 却变成我的心魔
你属于谁的
我刚好经过 却带来潮起潮落
都是因为 一路上 一路上
大雨曾经滂沱 证明你有来过
可是 当我闭上眼 再睁开眼
只看见沙漠 哪里有什么骆驼
背影是真的 人是假的
没什么执着
一百年前 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 泪是假的 本来没因果
一百年后 没有你 也没有我
风属于天的 我借来吹吹
却吹起人间烟火
天属于谁的 我借来欣赏
却看到你的轮廓
都是因为 一路上 一路上
大雨曾经滂沱 证明你有来过
……
半生孤独大概这种执拗如我一般,不被接受,一种被放逐的孤独。
因孤独而发现自我,所以感到孤独不必惊慌害怕,就像我翻越黄山后,留下腿脚疼痛的短暂后遗症一样,也许,你正在攀越一座叫做“自我”的高峰。
勇敢面对孤独吧,于孤独中,开出花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