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的文化崇尚什么样的习惯,那些习惯就会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行为。
人类最深层的愿望之一就是有所归属。
我们早期的习惯并不是选择而是模仿的产物。
法国哲学家蒙田(Michel)曾说:“社会生活的习俗和实践裹挟着我们前行”。
当某种行为有助于我们融入团体或社会时,它就具备了吸引力。
我们尤其注重模仿三个群体的习惯:
1)亲近的人;
2)群体中的多数人;
3)有权势的人。
我们经常会在无意间模仿周边人的行为。
我们在聊天时,会不由自主地摆出对方身体的姿态。
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时,会无意间模仿当地口音,即使我们告诫自己不要这样做也没用。
你的好朋友11岁或12岁时的智商越高,你在15岁时的智商也就越高。
我们吸收着身边的人的品质和举止。
培养好习惯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加入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你偏爱的行为被认定是正常行为。
你的文化设定了你对“正常”事务的期望。
尽量和那些具备你想拥有的习惯的人在一起,你们会相互促进。
没有什么比群体归属感更能维持一个人做事的动力了。
它将个体的追求转变成了群体的追求。
当你加入书友会、乐队或自行车爱好者团体时,你的身份就会与周围的人建立关联,成长和改变不再是个体的追求。
我们是读者,我们是音乐家,我们是自行车骑友。
集体身份开始强化你个人身份,这就是为什么达成目标后还要保持团队一员身份对保持你的习惯至关重要。
友情和集体赋予人特定的身份,并帮助一种行为长期持续。
每当我们不确定该如何做时,我们都会期待得到团体的指导。
我们不断地搜寻我们的环境,并急于想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
群体的正常行为往往压倒个人喜好的行为。
这种做法也有负面影响。
大多数时候,我们宁愿跟众人一起犯错,也不愿特立独行坚持真理。
逆主流文化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
当改变习惯意味着挑战部落规矩时,改变是没有吸引力的。
当改变习惯意味着顺应这个部落的要求时,改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我们被那些能赢得尊重、认可、钦佩和地位的行为深深吸引着。
我们想成为健身房里能做引体向上的人,或是能演奏最难和弦的音乐家,或是成就卓著的孩子的父母,因为这些事情使我们有别于芸芸众生。
一旦我们融入集体,我们就开始寻找脱颖而出的途径。
我们试图模仿成功人士的行为,因为我们自己渴望成功。
我们也会尽可能避免降低我们地位的行为习惯。
我们修剪树篱,修剪草坪,因为我们不想被邻居认为是懒人。
我们一直想知道“别人会怎么看我”,并根据答案相应地改变我们的行为。
为了培养更好的习惯,你能做到的最有效的事情之一是加入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
1)你想要的行为是正常的行为;
2)你已经和这个群体有一些共同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