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喜不喜欢吃粽子无关,我也不喜欢吃月饼,但是我却喜欢嫦娥,嫦娥奔月的神话不过是被编改过的历史,神化了男人,粉饰了男权,淡化了那位在历史中坚定走自己道路,不移前行的果敢女性。她,美丽,美丽却让人引证为红颜祸水,她,另类,另类到天地人神都无法容忍,无法忽视不能无睹的境地,只能把她流放、幽禁、远隔,她应该是女性觉醒的先行者。
而粽子诚然与屈原有关,简单的来讲:屈原 原本受到楚国国君的赏识,政治才能得以发挥,但由于诸多原因让奸佞小人挑唆得逞,渐渐失去楚君的信任。因此他的正确主张得不到实现,楚国首都被敌国攻破。屈原因此悲愤欲绝,投江自杀。屈原自杀是对楚君昏聩的不满,对楚国未来的担忧,他不能忍受楚国的统治集团渐渐的趋于湮灭,屈原终以死明志,憋屈而亡。实在令后辈子弟唏嘘不已。端午吃粽子的纪念即印证了也认可了屈原是位忠臣。但我更倾向于屈原是位诗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
说起诗,我还是喜欢杜甫的诗,杜甫是唐朝的大诗人,是位现实主义的大作家。在杜甫的作品里无一不渗透着忧国忧民,民生疾苦的强烈情感,杜甫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内容广阔又深刻,感情真挚又浓郁,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面对如今高垒的房价我常常会想起杜甫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宁愿自己“冻死”来换取天下穷苦人的温暖,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读后令人震撼喟叹。还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都体现了杜甫的良善仁厚,杜甫的大爱忘我。杜甫对平头百姓的眷留之心,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勉励着后人不断砥砺前行。这也是杜甫的诗歌因此而永远存在我们记忆中的原因,杜甫也因此永远镌刻我们心里的缘由。
纵然没有什么粽子,月饼等…去祭奠他,但我心中那个至高之位永远是杜甫,谁也无法替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