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段时间的收获,太大了。主要体现在我对认识行为疗法的掌握上。
前段时间,为了进行认知疗法的视频教学,我和一个朋友进行了模拟咨询,尽管是模拟,但是对方的纠结还是有的。
做完了咨询,我们两个人讨论了一下,我自己的感觉是很不好,但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好,她的感觉也是收获不大。
这种被堵住的感觉很难受,于是找了一位朋友进行督导,看看出了什么问题,朋友一下子看出了我的问题,是锁定情景找认识的地方没找准。
我很认可这种说法,解决了我的一大疑惑,可还有更深的疑惑:怎么破呢?对方是一个特别理性化的人呢。
于是约着时间跟朋友进行更仔细的探讨,这个过程我们进行了两轮模拟,一轮是我当求助者,朋友当咨询师,再现当时的情境,另一轮是我们的角色调换过来,两个人互相讨论,卡在某个地方的时候,互相想办法修通,结束的时候,我收获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其实这个案例就是一个有关歪曲认识的,绝对化的要求,认为必须应该怎么做的,这种歪曲认知是有一套理论的,难就难在,我的这个求助者太聪明了,我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她感受到“人大于规则”。
经过了这两天的思考,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以感受为出口,采用意象的方式直接进入,不必按照之前的模式一步步来。
今中午,我们认知行为疗法小组练习有活动,我当求助者,直接抛出来我的核心思维:男人是不可信的。春燕老师当咨询师,春燕老师咨询完毕,我感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很多东西在自问自答中找到了答案,比如我意识到:相信也是需要分等级的,并不是二元对立——除了相信就是不相信。我们几个人讨论完后,又让葛欣老师当咨询师,重新对我进行咨询,这次咨询收获也相当大,就是对问题一定要具体化,否则就是鸡同鸭讲,比如可以讨论这里面的“男人”指的是哪一类男人?是老人还是小孩,是父亲、兄长还是伴侣,最后就锁定目标了。
由于上节咨询模拟废了,需要重新录一个,这一次我吸取了经验,提前跟另一位亲戚沟通咨询的问题,并且在模拟之前进行演练,没想到,依然是有关绝对化要求的咨询,这位亲戚比起来上一位,咨询起来顺利多了,她不分析,很容易顺着我的框架走下来,咨询的过程哭的稀里哗啦,最后却又笑着结束,完成了咨询目标。
我们又一起讨论了这个过程,觉得里面的认知比较多,所以在正式模拟之前,删掉了很多探讨不着的认知,真正模拟的时候,一次成功。
我长吁了一口气,我的讲课任务终于快完成了,剩下的工作,只需要我打开app,前言后语十几分钟,然后播放这个视频就可以了。
初步打算明早五点起床,把这最后一节课录出来,不能再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