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影片杂谈

作者: 星期二的时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18:51 被阅读0次

一,《一个明星的诞生》

1.节奏

整部电影画面的内部节奏是有起伏感在里面的,喧闹的台前和安静的幕后,创造了可供情绪呼吸的空间,给予观众感受和思考的自由。在一张一弛一快一慢的节奏变化中为人物的经历增添了几分可信度。

2主题

主题是讲音乐与爱情吗?NO.它借音乐的外壳探讨了爱情的两面性和维护感情的自我牺牲精神。它展现的不是月亮与六便士的现实困境而是被放在同一个天平之上两端的理想与信仰的取舍问题。

3感受

看完这部电影后总体而言有两种不同的感受,也算是基于现实的一种思考的。首先,人的一生是由一个低谷走向另一个低谷的。即使有人温暖了你的岁月却没有人真正懂得你心里的痛苦。人与人之间毕竟还是难以交流的。其次一个人的成功与安稳背后需要牺牲另一个人的利益,而这个人只能是你朝夕相伴的人。换句话说成功的跳板很多,但甘愿做垫脚石的人却很少。

此外,个人觉得让我感动的并不是gaga唱的那些歌反而是特写镜头下库伯轻抚她的鼻子,因为这个动作是极为私人化的,那一刻你看到的是明星光环背后作为一个普通人共有的情感体验。

4.结尾那个闪回画面虽然多少有些声音上的不连贯,但画面内部的情绪流动得到有效的加强,从而多了一份值得细细品味的感受。

5.缺点:

人设方面,女主的现实困境好像并不能给她带来某种强有力的戏剧性转折,好像她不必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她的命运因为遇上了摇滚歌手而发生了改变,而恰好这个歌手对她也有兴趣于是玛丽苏剧情就这样不动声色的展开了。

二、《波西米亚狂想曲》

1人设

人物身份的复杂性(乐队主唱、同性恋、外来移民)让其在剧情方面有了更多的可挖掘性。

2试听分析

片尾“拯救生命”演唱会中长达20多分钟的演唱让我一度怀疑结尾的张力会疲软下去,而单独把这一段拿出来再看一遍的话会发现四首歌中前三首的情绪与力量虽有转折但总体上还是递进与铺垫的,在画面节奏的控制上加入了更多了反应镜头和更强有力的运镜方式。让画面的内外节奏同时加快,最后阶梯式的上升之后又让所有的情绪落在了最后一首歌的伤感上。

3剪辑

鼓手罗杰·泰勒在录制弗雷迪的叠音时,先入画的是一只鸡而后是泰勒的声音,创造了一种微妙的喜感。之后景别由宽松变得紧凑,镜头切换的速度变快从而缩短了时间提快了节奏,加强了此时因为意见不合而产生的叙事冲突。

后面唱《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时密集的鼓点被统一在两条叙事线内,一边是排练一边是他进同志酒吧,丰富了画面信息和人物内心的情感。剪辑点配合着摇滚乐特有的节奏性音效。

4.缺点

两个多小时,22首音乐,平均每6分钟就会插一段音乐,观众的情绪一直被无意识的带着跑,从而缺少了留给观众感受和思考的空间。

5.思考

作为一部传记题材的音乐片,导演是否应该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上去塑造人物?而《波西米亚狂想曲》却带入了许多主观情绪。

三、《绿皮书》

这部电影借种族歧视的外壳探讨了另一个命题,那就是放下一切顾虑去做成为真正的自己,因为只有那样你才是快乐的。里面三个广告打的猝不及防又合情合理,光这一个技巧就够我国的电影人学习好几年了。广告在剧情中做到了反映人物性格,在情节点的叙事上丰富了文本而不喧宾夺主。比如Tony Lip 调教钢琴家钢琴家吃鸡那场戏就很好地在两人的性格冲突上做足了文章。Tony Lip暴揍那个找不到施坦威钢琴的活动负责人,直接有力的展现了这个男人的暴力和担当。而凯迪拉克的色调从头到尾都很搭配影片的基调。这部影片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一方面说明了奥斯卡这几年渴望转型和突破,把奥斯卡做成自己的本土文化艺术盛典。另一方面说明了美国今年没有产出过于优秀的本土影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奥斯卡影片杂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wr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