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章 追求卓越及其教育意义

第三章 追求卓越及其教育意义

作者: 简溪水 | 来源:发表于2023-05-31 20:13 被阅读0次

    一、追求卓越是环境作用下,个体的自卑、脆弱和不安全感产生的高位目标,以此证明自己。

    二、典型的性格特征

    1.注重自我肯定的儿童,会滋生嫉妒心,希望对手遭受厄运,也会付诸行动去伤害对方,或造谣中伤、泄露别人的隐私。他们表现出好斗的个性,在游戏中喜欢当领导者。

    2.白日梦特征的儿童,自卑感很强,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愿望在幻想中寻找满足。

    3.具有过分雄心的儿童,其心理目标是超越别人。遇到处境困难时,便紧张,丧失勇气,于是把大把时间放在书本上,用成绩来证明自己。这样的儿童成人之后,会发展出不健全的人格。

    4.爱与人相互较劲的儿童,具有妒忌的心理,表现出高傲态度,其实对自己缺乏信心。当比不过别人时,身体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如头疼、胃疼,愤怒的情绪。

    5.心理健康的儿童,会表现出取悦老师的心理特点,自身整洁,也遵守秩序。

    6.左撇子儿童【现代社会不排斥左撇子,没认真读。】

    三、学校教育的意义

    1.学校不能把自身视为教育的目的。学校必须明白,它是为社会而不是自己培育学生,因此学校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现在的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就是把自身作为教育目的来宣传的,教学设施的选进,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理念的独特,这些宣传就是为了招生,赚钱是首要,分数次之,最后才是对人格的关注,这最后一点反而是最重要的,却被忽视了。所以现在的孩子大多是高分低能。还有些学校只招收成绩高的学生,通过考试来选拔,目的是为了考试排名,之后会成为所谓的名校。】

    2.学校要培养的是勇敢、坚忍、自信的学生,能适应社会生活。

    3.老师有时会给学生贴标签,如人为地定义某个学生学不会,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就是自己无能,陷入愚笨状态,也就放弃了学习。

    “坏”孩子也是有追求卓越的心理,只是TA没有成功地转化学校的要求,就变得抗拒,制造出各种行为来引发别人的关注,错误地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英雄。第二章提到的错误的环境,错误的追求目标产生错误的结果。

    追求卓越是每个人积极向上的心理特征,但儿童缺乏判断力,需要成人去引导。家庭教育很重要,学校要配合家庭,发现儿童在校的各种表现,不应只解决表面,要深入根本,真正引导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公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章 追求卓越及其教育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wy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