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21年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中指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38亿。
这样的数据让许多普通人也不禁为之心动,直播或许受个人表达能力影响,难度有些大,但短视频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足以搞定了。一时间为着8.88亿的精准用户,许多人开始选择试水,竖版的抖音、快手、小红书,横版的西瓜、头条、知乎、百度,均成为视频用户的掘金之地。
掘金成功者虽然不在少数,但大多数人的成长路径则是,发了100条仍默默无闻,300条还不温不火……他们有的因为自己喜欢做饭,就拍了怎么做菜的视频,有的因为喜欢影视,就拍了推荐影视剧的视频,但望着那高达8.88亿的庞大用户量,吸引几百个粉丝都成了问题。
这是为什么?因为缺乏玩转短视频的底层思维。网络的大浪淘沙中,不同思维让有些人扶摇直上,也让更多人乏人问津。只有补上思维的短板,才能充分玩好短视频,在抖音、小红书的视频红利中变现!
那要怎样补上思维的短板呢?答案就在台海出版社出版的《抖音思维》一书中。秋叶品牌创始人、抖音Office矩阵账号粉丝超2000万的秋叶,结合其对新媒体行业的深度观察与实践,总结出涵盖全方位内容的十大运营思维,为我们解密互联网时代的制胜之道。
作者秋叶告诉我们: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想玩转短视频,我们就不能不知道用户、场景、垂类、数据、算法、游戏、跨界、社群、品牌、迭代这十大“抖音思维”。
用户思维:找准对的用户
普通人选择试水抖音等短视频的初衷是什么?相信多数人是为赚点外快,纯以情怀为目的的实为极少数。也就是说,如今的短视频创作者,更多是将短视频当成一门生意。既然是生意,那就必须要适应当前市场环境,遵守市场规则,创作的视频更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所谓市场的检验,其实就是用户的检验,因此,短视频创作者们首先要具备用户思维:先找准自己的目标用户,深入研究用户喜欢看什么样的视频,才能以此抓住用户心理,作出有人看的视频。
有人说了,这还不简单,像做菜的视频,用户肯定是家庭主妇啊;办公软件培训类的视频,用户肯定就是职场白领嘛。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用户不能想当然,而是要在采集大量事实数据后,才能进行判断。
秋叶在《抖音思维》一书中,以秋叶的职场办公软件培训课为例,如果以想当然的方法来判断,就会武断地以为职场白领是主要用户。但在采集大量数据后,令人意外的情况出现了。人们想当然的职场白领与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竟然都不是其主要用户群体!
职场办公软件培训课的主要用户居然是都市蓝领——一群不太熟悉办公软件却又极度渴望通过学习有效提升自己的人,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由此可见,短视频创作者如果不具备正确的用户思维,从一开始的用户群体上就想当然,极有可能连正确的用户群体都无法找到。而一步错,带来的很可能就是步步错,而通过短视频创作赚钱的梦想,也永远只能是梦想。
数据思维:借量化做优化
想通过短视频创作赚钱,就要尽可能多地创作出爆款。那什么样的短视频才能称得上爆款呢?有人说要看播放量,有人说要看点赞量,也有人说要看转发量和评论量的。
上面的说法都对,也都不对。首先,对爆款的评估,不应该停留在单一数据上,而应该是多角度的立体数据;其次,对爆款的评估不能止于模糊的描述,而应该是量化的,因为只有以量化的数据呈现出来,我们才能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并在创作中作出进一步优化。
秋叶在《抖音思维》一书中,以“秋叶Excel”账号一条拼音短视频数据为例,该视频的点赞量为116.8万,转发量4.7万,评论数达到了9606条。因为有着直观而准确的量化数据,我们即使不去仔细了解视频内容,也可以做出该视频是爆款的判断,这就是量化。
实际上,因短视频的数据相对较为简单,短视频创作通常主要关注完播率、点赞率、评论率、转发率、涨粉率,就可以对自己账号下的短视频质量做出合理判断,并在寻找原因后,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视频内容进行合理优化。
与单纯地观看视频不同,观看者只需以浏览、点赞、评论和分享的数量,就可以简单判断一条短视频的基本情况,并决定是否观看。但作为短视频创作者,除了以上数据,对视频的完播率、涨粉率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完播率是衡量短视频是否足够吸引用户的重要指标。开篇不吸引人、缺少爆点的短视频,很可能在短短3秒时间后,就失去用户。因为抖音等各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可选择观看的短视频太多,不结合完播率对短视频进行优化调整将很快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算法思维:要被算法青睐
算法早就不是一个新鲜词了。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手机APP几乎都具备算法支撑。读新闻、听音乐、看直播,各APP都会根据用户喜好进行个性化推送,而推送就是将用户喜好与平台内容通过算法进行匹配,像婚姻介绍所一般,介绍用户与喜欢的内容去相亲。
这就是短视频创作者要具备算法思维的原因,像抖音、头条这样以算法为主的平台,如果创作者在创作中仅在内容上下功夫,就会白白错失平台算法所提供的巨大推荐流量;反之,如果能通过对平台算法的了解,则可有效为自己创作的短视频增加推荐量。
以抖音为例,其算法背后具有双重审核、智能分发、叠加推荐、热度加权四重逻辑:先由算法对内容进行审核,再通过智能分发向用户推送审核后的内容,同时在推送过程中,还将以叠加推荐、热度加权的方式,向用户更加精准地扩大推荐。
其中的热度加权,是指一条短视频作品在被大量用户点赞、评论后,被系统选中就会进入更大流量池,给予更多流量,推荐给更多用户,也就是“叠加推荐”的升级版。而影响热度加权最大的因素,就是我们在前面的数据思维中提到的完播、点赞、评论、转发等数据。
只有在基础数据达标后的优秀短视频作品,才有机会撬动算法中的“热度加权”流量。
秋叶在《抖音思维》一书中,还特别提醒大家,不要误以为短视频与直播共用一个流量池。秋叶老师在书中十分确定地告诉我们:短视频和直播不共用一个流量池,更不使用同一套逻辑。
在摸清平台的短视频算法逻辑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利用算法思维,撬动更多流量,让我们的短视频作品更容易被算法推荐。
写在最后
短视频除了丰富人们的生活,更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为更多人带来了兼职副业的良机,但不转变思维,只闷头苦“录”就想赚得盆满钵满是根本行不通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用户思维、数据思维和算法思维,秋叶老师在《抖音思维》中提到的其他思维也十分重要。
在谈到迭代思维时,秋叶老师讲到了太平鸟品牌在短视频上的摸索和迭代之路:在一条关于“腰带系法”的短视频大火之后,太平鸟又以同一思路发布了几条短视频作品,却没能再火。后来通过话题包装等新形式,才为品牌短视频开辟出迭代新路。
大品牌的短视频作品尚且如此,普通人若是不能从思维上有所转变,抓住短视频红利就能只是一句空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