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发现了人生中一个很普遍、很真实的道理——最后的选择往往不是最佳的选择,而是次佳的选择?
不说别人,就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大一点的事情,如上学、择业、买房、结婚;小一点的事情,如就餐、购物、旅游等,我们哪一样是选择的“最佳”?
现实和理想难免有差距,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选择都是“可以”“还好”,很难达到“理想”“完美”。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特别是婚姻择偶。很多人在选择生命中的另一半时,往往事先罗列了很多客观的硬性条件,又掺入了很多主观的希冀向往。我们比着这个“筐筐”去买鸭蛋,大多会碰一鼻子灰,败兴而归。
也有少数人运气好,幸运地碰到了满意的“鸭蛋”,但能不能买回家又是一件很悬的事情。对方的性格与我们是否相投,对方的观念与我们是否同频,对方的感情是否与我们共振,在时间的检验中,我们最初认识的“完美”往往大打折扣,那个我们以为的“最佳”可能早已不是心目中的最佳了!
多数情况,我们会放弃那个失望的选择,揣着不灭的热情,另寻佳偶。我们总是寄希望
于未来,总觉得最好那个人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于是,我们苦苦寻找,痴痴等待。
怎奈,生活以一盆盆冷水把我们浇醒——我们自己都不是最好,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找到最好呢?再说,那个理想中的最好真的存在吗?一个人在某方面最好,在其他方面不可能也是最好,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看重的那一方面的“更好”,才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也更有可能让我们接近幸福的那个“次佳”!
减少我们的期望值,降低我们的要求,选择“次佳”已是足够幸运的事。毕竟,选择不过像马拉松的起跑,选择之后的大半路程,我们还能通过努力去实现我们的某些理想和愿望。
如果你的心意够诚,如果你的运气够好,说不定那“次佳”就会摇身变为“最佳”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