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要去何方,第一步是决定目的地之所在” ——海蒂 格兰特 霍尔沃森
没错,如果看过《SUCCEED》这本书的人,应该对这句话很是熟悉。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她说,没有人“生来如此”,每个人都能更好地达到目标。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放下对过去成败的见解,第二步就是读这本书。通过这本书,她向读者传递了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积极信念,更重要的是将如何改变的方法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和总结。今天我先来总结书中提到的两种思考方式,如果你也对“改变”的方法感兴趣,不妨停下来看一看,也许能对你有所启发。
“是什么”与“为什么”
每个人在面对问题时都会思考,可是你知道吗?思考的方式从一个维度上其实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种,即“是什么”和“为什么”。
想知道自己更倾向于哪种思考方式?请先看下面这个问题:清理杂乱的衣柜,你认为是a.整理出条理,b.扔掉不穿的衣服。(先不要往后看答案,给自己一点时间想一想)
好了!
选项a,是“为什么”倾向,选项b,则是“是什么”倾向。为什么这么说?
不要着急,下面我用一个表格让你更清晰的理解这两种思考方式。
区别 “是什么” “为什么”
比喻 芝麻 西瓜
理解1 近期目标,聚焦细节,具体的行动
长期目标,宏观意义和目的
事例 Just do it
I have a dream
理解2 适用于做困难、生疏、耗时间的事情
适用于需要自制力和动力,避免眼前诱惑
事例 学习开车 减肥
思考路径 第一步需要做什么?达到目标具体要做的行动有哪些?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个人目的是什么?这样做能帮助到什么?有哪些好处?
现在再来想一想,如果“明天”你要搬家,你会如何描述这个事件?如果“下个月”你要搬家,又会如何描述?(同样的,先不要往后看答案,给自己一点时间想一想)
这是两位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结果发现,“明天”组更倾向于用“装箱、搬箱”这样的词语,也就是“是什么”的方式来思考。“下个月”组,更倾向于将搬家描绘成“开始新生活”,即“为什么”思维方式。
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进一步的结论,“时间”是影响我们运用何种思维方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将两种策略用在相反的时间点上。更进一步,面对不同的问题,有时候单一的使用“是什么”或“为什么”策略并不能让问题更好的得到解决。什么是更好的方法?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就是两种方式混合使用。用“为什么”理解目标,用“是什么”思考具体要做哪些才能实现目标。
“容易”与“困难”
我们还是先从一组选择开始。当你开始减肥时,更倾向于用哪种方式进行思考?a.“我有能力减肥,我有信心我一定能做到”,b.“我能轻松抗拒甜甜圈和薯片的诱惑,遵守新的运动计划不成问题”。
请仔细思考这两种想法的区别,接下来我要公布答案啦。
选项a可以概括为“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研究表明,相信成功真的会使人更容易成功。选项b可以概括为“相信自己很容易成功”,研究表明,抱有此种想法的人的成功率相对较低。聪明的你肯定已经发现了,这两个选项的区别在于一个程度词语“容易”,但却导致了迥然的两种结果,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相信自己,是自信的表现,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动力。而“容易”换一种说法就是“轻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障碍,就会动摇我们的信心。而我们要知道,大多数值得奋斗的目标,都需要时间、规划、努力和毅力来实现。
了解了实现目标的几种简单方法后,大家有没有跃跃欲试呢?不要着急,接下来还有加餐:
如何设立目标更有效?
1.可行性。可行性是目标订立的前提和基础。
2.我能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动力。
3.具体化。具体化的目标有利于指导我们的行动。
4.困难化。挑战激发斗志,适当的难度会促使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心理对照法。从实现目标后的好处和实现目标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两个方面交替思考既定目标。一方面帮助我们筛选目标的制定是否可行,另一方面激发我们自身实现目标的动力。
2、4、5中提到的方法与经典的smart管理原则不同,值得留心理解体会。当然这些只是书中的冰山一角,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设立目标的重要性,也推荐你去看一看这本书,并写出你的理解和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