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笔的时候,不小心碰翻了放在桌子上的花瓶。如果是我,我会感觉有些自责,觉得自己怎么可以那么不小心。
如果是老公,他就会说:“你放个东西就不能放好一点吗?”
两种不同的反应,来自两种不同的反应策略,也就是我们应对外界的模式。
我是那个习惯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去讨好别人的人。而他,是那个习惯用愤怒和指责他人来保护自己的人。
策略没有好坏,都是为了适应生存。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策略的形成,来自于童年期我们和父母的相处模式。
我的妈妈就是一个习惯了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的人,我从她这里习得了讨好的模式,讨好成为了我的生存策略。所以处处都想做好人,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老公的爸爸妈妈都习惯用指责的方式来证明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从小,他也学会了用指责和愤怒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小时候面对妈妈的痛苦和委屈,我感觉很无力。结婚之后我却活成了妈妈的样子,给自己创造机会,去感受着那份童年的无力,也幻想着通过改变老公去改变爸爸。
小时候,我没有辩别能力,看到妈妈的痛哭,就以为痛苦才是她生活的全部,看不到她眼泪背后的期待。而那一刻的无力、愤怒感受却成为了我受伤的卡点。
虽然活到40多岁,那个受伤的小孩却一直都在,每当相同的场景触及,我就又做回了那个童年的小孩。渴望通过外在环境的改变,他人的改变来让我变得幸福。
我把自己人生的遥控器交到了别人手上,任由别人来决定我的命运,这个时候我感受到的是无力感。觉得我很弱小,我需要照顾。
当我能做回成年小孩,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其实讨好他人,也一定是我自己当下的需要,是我需要通过这样的好来证明自己,控制别人。
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任何状态下我都是有选择的,也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在关系中我可以先退一步,并不代表我很弱,而是我有勇气,敢于先付出,内心有足够的力量去付出。
这几年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候打通一个卡点,感觉到自己的能量又上升了一步。下一次遇到一个问题,可能又会将你拉回原来的模式,会感觉到非常的沮丧,似乎前面都白学了。
然而,每一次掉坑爬出来的过程,我们又会有不同的状态。每一次掉下去,其实都是一次探索自我的机会。
只有曾经的那个我被看见,被接纳。过去那些创伤,那些痛苦的感受,才会真正的过去得到疗愈。
老师说:策略本身没有问题,策略单一才是问题。看见旧有的模式,我们就有了新的选择,增加我们的策略,不再被一种策略所困住,我们的人生才会越来越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