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你的江城,我的郑州,安静的眼睛和耐心的耳朵。

你的江城,我的郑州,安静的眼睛和耐心的耳朵。

作者: 美佳佳的名字叫刘佳 | 来源:发表于2020-02-04 17:40 被阅读0次

    一个美国人,中文名字叫何伟,1996年到1998年期间,他在中国的涪陵师专教书,在中国生活的两年里,用笔写下几百万字,记录长江和江边小城涪陵的变迁以及那座小城中的一些普通人。

    这是我刚刚读完的一本书,名字叫《江城》

    读完后,我特别想找人讨论讨论。其实,这样的心情已经好久都不曾有过了,毕竟,现在各类书泛滥,我平时读的也又杂又多。

    我找了董艺,她问是不是写了很多生活的小细节,小故事。

    我说,整书全是一个个小的不能行的小事,组合成了鲜活的涪陵面貌。


    一:

    何伟在序言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来涪陵的头几个月,写了一个短篇,故事设定在我从小长大的密苏里州,那是我二十几岁以来写的较好的作品之一,但总觉得哪里还有点差强人意。文章写完后,我就想,既然此时此刻,我正真实的生活在长江边这个叫涪陵的地方,为什么我还要去写有关密苏里的虚构故事呢?

    就比如我,我曾经不能接受租房子住,认为那不是自己的家。后来因为书太多,我先是买了几个书架,后来又买回来一些少但精品的物件。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这一天天过的,这就是真真实实的生活,这些岁月就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如果何伟当时的想法是,反正我就在涪陵两年,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生活的不方便,坚持一下就过去了。或许,我们就不会看到江城这本书了。正是因为他积极融入了这座小城,他觉得涪陵的生活就是他的人生,他安静的看着江边这片不平整的土地,静心生活在此,写下了中国式酒桌文化,中国式接待,各种时代感很强的不同标语,棒棒军,补鞋匠,剃头匠,江湖郎中,最爱鸣笛的出租车,和涪陵那到处是台阶的商业街道。他写长江乌江瞿塘峡,写插旗山,写已经沉入江底的石梁题刻。写农田的四季风光,写农民的插秧和甩秧。

    还特别的写了写他和一个小餐馆黄老板那一家人的情谊。

    在另一个小细节他写到:他出去旅游,在陕西一个地方,有人好奇的围着看他这个外国人,他告诉大家,他生活在涪陵,涪陵在四川。看到对方茫然摇头,他告诉大家,就是乌江牌涪陵榨菜的那个涪陵,他在那里的学校教书。

    他字里行间的真情,平实的叙述语言,记录着我在哪里生活,哪里就是我家。

    他也很优秀的诠释了此时此地此身,这样的价值观。

    我把这个总结为,心安处即是家。

    董艺回复我说,从一滴水里见证生命,这是一种很温暖的现实主义心态。


    二:

    看何伟描写1997和1998年发生的事,我不停的会合上书,让我的思绪也回到那个时期,当年我也经历了这样的活动,我是什么状态,我又在干什么?我和谁在一起?我在自己的回忆和他的书中并行着。

    当然,截止现在,我也没有去过涪陵那个地方,但这并不影响我的感受。我甚至会觉得自己仿佛就是涪陵城其中的一员,那街道,那人,那事,就是我们曾经历过的1997年,可我又不属于那里,因为我对身边的一切因熟视无睹而不会生出感悟。我和那遥远的年代里的关系既亲密又陌生,从这本书里,你会多次感悟,正因为他是局外人,我们熟视无睹的事,才被他赋予了温度。

    书里有两个深刻的小故事。在一个初春时节,他去山中探寻,在乌江峡谷的崎岖山岭中遇到了几个六十多岁的农村妇女,大家在讨论着何伟这个外国人,衣服穿的好少,背的背包好大,这时过来几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四岁的小女孩——个头矮小,黑发蓬乱,脸上污迹斑斑,她好奇的看着何伟,眼睛乌黑而透亮,她对着何伟笑了起来。

    一个妇女说,这个女孩是他们家第三个孩子,没有交超生罚款,家里房子被推了。那几个妇女看着小女孩,不禁摇了摇头。(书中原话):那小女孩听到这些,显的很不自在,那神情仿佛在说,我很抱歉,因为自己的出生,而让自家的房屋被人给推了。不过,她的眼神中还有别的东西,这东西很模糊和难以界定,大体是这样的:有些东西比房子和金钱更重要。

    第二个故事。何伟在涪陵交了一些朋友,其中有一类是那种能相约一起吃火锅的。有一个人叫马福来,他把妻子 女儿 女朋友 全部都汇集在涪陵城中,经常觉得灵魂备受煎熬。有一天他很沮丧的跑到何伟的公寓,向何伟诉说心中的苦闷,他说:我和我老婆,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共同爱好和兴趣,我们只有吵架。可是,没有办法,她的爸妈给了我很大的压力,所以,我娶了她。可是,我喜欢我的女朋友,我们非常合得来。我的婚姻糟透了,可怕的是,我的老婆喜欢我,她甚至觉得婚姻就是这个样子。然后他说,何伟,你有没有啥子主意嘛?你们国家那些人是怎么办的?何伟告诉他,美国也有同样的各种各样的烦心问题。马福来继续说,每个人都有麻烦事,年轻人,老年人,结婚的,没结婚的……

    何伟把经常说的话又跟他说了一遍,无非是慢慢来,多一些耐心。一时间,他们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什么话也没有说,天越黑了。

    只需要不说话,奉献出耳朵听,这已经完成任务了。

    因为他知道,这道题,别人给不出正确答案。

    进入2020年元旦至今,大家都在说一个词,躬身入局。何伟恰恰是把自己抽离出来,保持着距离,所以,他看到了小女孩眼中的光,那是她家人给的女孩比房子和金钱重要的信心。他也知道,因为自己是一个圈外人,是安全的人,能给马福来的只有自己的一双耳朵。

    我把这总结为:适度的距离感加外部视角。


    我为什么要读江城

    和菜头老师在得到专栏大力推荐过这本书

    原文:我认为《江城》写得极为优美,哪怕今天的社会如此割裂,我们又如此疲于奔命以至于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去想,《江城》也提供了一种彼此理解的可能。

    原本我们在对方眼中根本不复存在,如同黑暗中隐藏着的无数相同面孔。无价值,无意义,无从分辨。

    但是《江城》让每一张面孔重新显现出来,我们因此看见彼此,感觉站在同一板块之上。如果有更多人愿意去读一下这本书,也许我们会更加宽容,也更加耐心。如同江水涤荡,我们终能认清自己的面容。

    对,我就是读到这些文字,决定在这个特殊时期,看这本书。

    书中不断描述灰头土脸的山水,村庄,田园,江流,茶馆,酒肆,它确实如此,但它也确实就是我们在心底里所眷恋的那个中国。但是只有涪陵有幸被何伟写了下来。

    是涪陵的幸运,它遇见了一个慢慢的人。慢的就像慢倍速的那般安静。

    这个春节假期,一切的一切,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我们幡然醒悟,身边有耐心的眼睛和耳朵都太少了。

    大家太急,急着赶路。我问董艺,那些不急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她说:急着赶路的人,可能欲速则不达。不急的人亦可能错失良机。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人生无常。

    是的,我赞成,无常就是正常。

    我们都不一定得到所谓成功的结果,但着急的人一生焦虑,无法感知江城——或者说郑州。

    不急的人会怎么样了呢?享受经历,享受过程。

    感谢何伟的不急,才会记得那么多小事。正如他不厌其烦的一次次描述长江水一样,有一种博大的包容和温柔的怜悯。

    如果能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急与不急的殊途同归。

    这给了我特别的信心。

    这种信心,让人安静的接受任何一种未来。

    我把它总结为:慢下来,静静的。


    若是你问我,不就是一本书吗?说了作者,说了感悟,你个人的收获又在哪里?我逐字读完了纪实文学作品 江城,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江城,我的郑州,安静的眼睛和耐心的耳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fd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