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刘禹锡《乌衣巷》里的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用来形容当今和田玉收藏再合适不过。曾经是一块石头,是如何成为国人青睐的美玉的呢?

战国《尚书》中说:“舜以天德祠尧,西王母来献白环玉玦。”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肪和昆仑山肪,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反映了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如此,和田玉才散发出韵味。

《周礼·玉藻》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齐则綪结佩。而爵鞸。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所以,在古人看来,佩玉的第一要素就是佩带者的品德。

在古代,君子,成了潮流的风向标。如果没有君子佩玉,纵使和田玉如何漂亮,也不足以令举国瞩目,万众向往。可以说古之君子作为推动和田玉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玉雕师的加入,则是推波助澜。

“玉不琢,不成器。”但凡美玉必经玉雕师的挖脏去绺巧雕。在玉雕师手中,佛家之经典、道家之理论、民间之传说,林林总总“跃然玉上”,让本就内涵单一的玉石赋予别样的意义,让色泽不一的毛料焕发生机,或东拼西凑,或灵光乍现,但总能让人体会感悟,畅想人生。

文化到底给和田玉带来了什么?文化给和田玉带来的是传承,这份流淌在华人血脉了的传承,让中国人即使经历百年沧桑,也不可磨灭,难以遗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