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和张会芝同学接触不算很多,但印象却很深刻。高挑的身材,眉宇之间有股英气,整个人显得极为干练。搭眼一看,这就是一位自立自强的女同学,不矫情,不做作。
事实证明,笔者的判断一点都没错。从军训的那天起,这就是一位排头兵,作为女生排的领队,和一众男生排站在一起较量。如果不是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如果不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头,靠装是装不出来的。
如果说军训只是一时的展现,那么后来的四年,才真正是细水长流的流淌。不是笔者硬要夸赞她,但凡是熟悉会芝的同学,都应该知道,她有着怎样坚毅的性格。
没记错的话,上体育课的时候女生是独立的一个班,张会芝就是这个临时班的领头羊。这样一个临时职务,并不算什么职务,净是责任。不管是谁受不了了,或者是谁叫苦叫累了,都要张同学出来协调。
协调是最费力不讨好的事,也最锻炼人,能把协调的事办好,足以说明张同学有着不凡的能力。
常和张同学见面的,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图书馆。那时候时兴勤工俭学,钱不太够用的同学报上名,辅导员稍微一倾斜,就能在学校的某一处角落谋一份差事。钱少事不多,就是多少耗费点时间而已。
有段时间张同学和笔者都被分配到了图书馆,临关门之前,打扫打扫卫生,把摆乱的书按书目摆回去。笔者是个粗枝大叶的人,拖地是把好手,把图书按书目摆回去的事却不擅长。每每这个时候,张同学只是浅浅一笑,大体也就帮笔者多摆那么两排。看似事小,其实是帮了大忙。
即便如此,也很少和张同学说话。也怪笔者那时太小脸,不怎么爱和女生交流。若是多说上几句话,也不至于时至今日才动笔来描摹一下她。
毕业之后没多长时间,听说张会芝到焦作大学工作了。那时候虽然不像现在联系起来这么方便,也和一众同学约好什么时间聚聚。
约了,又好像没有约,大抵是没有来得及见,张同学便又离开焦作另谋高就了。期间好像是聚了一次,连不常参加聚会的史训雷都参加了,恰恰那次笔者有事没去,竟成了不小的遗憾。
听小秦老师说,张同学现在在福建工作,具体也没细问。只是觉得,想要再见一面,怕是难上加难了。当初都在焦作都没见上,更别说现在这样天各一方,就是想见,也是枉然。
只是有点唏嘘,在那个流行多愁善感的年代里,笔者所认识的那个张同学,就好像没有过一丝惆怅。她脸上,要么是一种不徐不疾的冷峻,要么是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不是在眉间,就是在嘴角。
在笔者的所有大学女同学之中,张同学是最最独特的那一个。需要时,她能挺身而出,靠前担当。不需要的时候,能够沉得住气,耐得住清苦。心不藏事,有话直讲。认真讲理,没有犹豫,不拖泥带水。
这又何尝不是人生对我们的馈赠,让笔者在小小的年纪就见识到了格局的魅力。我们很多时候太过在意形式,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质。仔细想想,其实是不对的。
这大抵就是笔者和张会芝同学之间最大的差距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