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2020年。
前段时间,我注册了一个公众号,叫做小圆眼计划。如无意外,后面我会持续更新,并试图通过它,和大家分享、交流我的一些想法。
尽管它的关注量还极少,粉丝算上自己,一共只有十个。其余九个都是我上周求爷爷告奶奶拉来的充数的。
众所周知,在新媒体时代,把一个公众号经营好,是可以赚不少钱的。
但我又赚不了这份钱。我仔细衡量了一下,从内容产出来看,它很难成为一个讨喜的公众号。因为我本身就没有成为一个讨喜的人。
我更希望它成为我和其他人交流的桥梁、窗口。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它就是我的小酒馆,我就在这里说一些话、一些想法,好比馆子里的一个驻店歌手,自弹自唱,偶尔吸引几个过路人来听。
现实是,我不怎么喜欢喝酒,也不是一个有格调的人。对于一家文艺风格的酒馆,我肯定没有多深厚的情怀。
我之所以说到酒,说到酒馆,也不过为了假装风趣。
回想这十年,纸质传媒日渐消失殆尽。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文艺青年们开始抛下手中的大部砖头,拿起轻薄的电子屏,他们坐在商业城营造的休闲空间里,食指一滑,便是一天。
我实在受不了这么快节奏的生活。我是从纸质阅读时代过来的人,那时,传统的文化权力体系犹在,编辑和审查等专业的关卡犹在,文化的传播还没今天这么扁平化、实时化。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清高的我。
我去看一篇文章,既要求阅读的快乐,也要求阅读的深刻。我不但喜欢消遣、休闲,还喜欢人文思想的理性、悲悯。
那个我,作为一个单纯的阅读者,还无法接受一篇贩卖焦虑、操作情绪的文章,还无法接受一个歪曲是非、哗众取宠的作者。
可惜时代变了,一切都变了。这十年来,文化的市场不断野性成长,往日的门槛不再,参与者鱼龙混杂。
为了博取更多眼球,获得更多关注,一些人大张旗鼓奉行低俗化、低智化的策略,把好好的读者,忽悠成待割的流量。
我再去看时,文化的市场已经面目全非。胡说八道的人越来越多,深思熟虑的人越来越少。
唉,这哪有什么市场文化,只有一地的文化玻璃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