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第二十七章中有一段关于维克斯与海沃德思想与人性碰撞的精彩描写,我特别喜欢。
海沃德来自于英国三一学院,完全不懂德语。安娜小姐说“这个头颅一看就属于思想家,而下巴却没有丝毫特色”。毛姆先生的手笔很善于打埋伏,前后呼应。读者必须时时保持敏感,保持节奏才能与毛姆先生同频,貌似不经心的一笔,只有你略略思考,略做回味时,总有“原来如此”的惊叹,真如同品茶一般。
海沃德,“和乱糟糟的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笑眯眯的”,略显清高,“摆出优雅斯文的模样”。自诩前去剑桥大学时三一学院的院长亲自出面恭迎,而毕业时仅拿到通过的成绩,反而暗示自己不愿做考试的傀儡,认为考试中的佼佼者有些庸俗。
毛姆先生先扬后抑,在第二十七章中当中,通过维克斯把海沃德的“外衣”撕得衣衫褴褛。
来自美国的维克斯与海沃德的出场,衣着上便是鲜明的对比,“整洁的黑外套”,“黑灰色细点的裤子”,“牧师特有的热情”。
此处,英国嫌弃美国的粗俗不堪、虚张声势,美国嫌弃英国的迂腐不堪、装腔作势。毛姆为后面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海沃德非常健谈,目中无人,偏执,但是他却是菲利普人生的又一个启迪者。一连串的作家大名,侃侃而谈的诗句,为菲利普开启了一扇文学大门。从前的菲利普读书尽管很多,却不加甄别,如今他找到了一个能指导他鉴赏文学的良师益友,所以他又一次进入了“各种美好,有趣的文字里”,并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渺小。
维克斯从德国南部旅游回来,发现菲利普已经完全被海沃德影响了。
维克斯与海默德的辩论似乎是维克斯的故意而为。在第二十七章中,毛姆的文学手笔的精湛,洞察力的敏锐,真让人惊叹,让我不由得复读了三四遍,不断感慨其惟妙惟肖,入骨三分的精彩艺术能力。
维克斯邀请菲利普与海沃德做客,执意让他俩坐“屋子里仅有的两把舒适的椅子”,“毕恭毕敬的把几瓶啤酒搁在海沃德的手边”。连菲利普也看出了维克斯的嘲讽及其别有用心。舌战正酣时,海沃德烟斗灭了,维克斯会抢着给他点上。
海沃德自以为毕业于剑桥,而看不起哈佛的维克斯。维克斯“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倾听,“直到海沃德结束演讲时,他再问几个看似无害的,其实另有玄机的问题”,海沃德不识圈套,自落陷阱。
维克斯先礼貌地表达反对意见,而后又引经据论搬出权威。“笑眯眯地,略带抱歉地把海沃德的所有观点踩在脚下”。终于,旁观者菲利普发现了海沃德的浅薄和傻气十足。也许这正是维克斯的用心之所在吧。
海沃德出口狂言,维克斯友好指正;海沃德妄加推论,维克斯证明荒谬。斗室之中剑桥与哈佛,剑拔弩张,表面谈笑风生,实则暗流涌动,唇剑交锋。
最终,海沃德“喝干啤酒,气急败坏,一脸颓废”地离开。同时,他终于极不情愿地发现了自己才疏学浅,但是他仍然毫不掩饰的展现自己的无知、自满和固执,最终伤痕累累。
“去他妈的美国佬。”
骂人,意味着一个人的理穷词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