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智爱公益绘本征集
这部感动国人的纪录片,从头到尾都是在读名字 | 格局大学独家赞助

这部感动国人的纪录片,从头到尾都是在读名字 | 格局大学独家赞助

作者: 勤劳的farmer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20:40 被阅读4次

在缅北野人山的山脚下,有一个地名叫德佑呜,在缅语里,德佑是中国,呜是哭。这是在异国他乡,一个和中国人有关的地名,却很少有中国人知道。

      ——题记

《德佑呜》



德佑呜——老兵回家_腾讯视频

策划:孙春龙

出品:止戈传媒

独家赞助:格局大学

历史顾问:戈叔亚

摄像:彭建清

剪辑:彭建清、薛慧超、刘泽钦

纪录片内容介绍:

1942年初,日军入侵缅甸,国际援华物资中转站仰光港失守,10万中国远征军火速奔赴缅甸战场。

76年后的2018年12月,在格局大学的支持下,由止戈传媒组织的远征军后代、历史专家、志愿者等22人组成的考察团前往缅甸,探访中国远征军撤退路线。

同古战役是远征军入缅第一仗,戴安澜率200师与敌激战11个昼夜。在同古火车站的钢梁上,还留有许多当年的弹孔。

此役远征军伤亡2343人。在之后的撤退途中,师长戴安澜饮弹身亡。他在给妻子的遗书中说: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1942年4月中旬,新38师113团驰援仁安羌,以伤亡202位官兵的代价,解救出被日军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

而此后,由于指挥失误,中国远征军不得不穿越缅北野人山,噩梦由此开始。

撤退过程中,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被俘,日军几经劝降无果,将其杀害于仰光战俘营。

部队撤至莫的村时,没有了路。前面是原始森林,后面是敌兵。史料记载,有1500名不能随部队行走的伤员在此引火自焚,宁为烈士死,不作降虏生。第一次入缅作战,约有6万人埋骨异域,其中有5万人葬身于莾莾从林中。

在莫的村的原始森林中,我们找到了很多铁皮,那是当年被焚烧的汽车留下的残件。

在一棵大树下,我们集体朗诵著名诗人穆旦的诗《森林之魅》,以此怀念那些为国献身的英魂:

在阴暗的树下

在急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

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当地村民得知来了中国人,激动地告诉我们一个故事:当年,一群中国军人撤退于此,一条大河挡住了退路,而追兵已至,他们无路可逃。后来,缅甸人把这个地方取名德佑呜,意思是中国人哭的地方。

一年多之后,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最为著名的密支那战役,中美混合支队历时近100天,以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3000余人。

每一次战斗结束,远征军的将领们,都会给牺牲的官兵修建墓地,且留下伤兵照看墓地,并许诺,等战争结束了,就接他们回家。在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血战三年,伤亡约10万人。

战争结束后,英军在仰光修建了三个公墓,每一个牺牲的士兵,都有一个墓碑。

美军将阵亡士兵的遗骸接回了美国本土的阿灵顿国家公墓,并且至今,都没有停止寻找失踪士兵及阵亡者的遗骸。

日军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前往缅甸寻找遗骸,且修建了数百个纪念碑。甚至把战马的名字,都刻在了纪念碑上。

而中国远征军的墓地,被毁掉。墓地原址,已经修建了民房或学校,尸骨横陈荒野。

2015年,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展开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寻找工作,在密支那寻获347具远征军遗骸。经过鉴定,他们全部是中国人,近一半人的年龄在18岁~25岁。

在一具遗骸中,发现一枝钢笔,或许他当年就是用这支笔给母亲写信,打完仗就回家。

中国政府已开始在同古重修远征军纪念碑,并计划在密支那修建纪念陵园。

老兵回家发起人、止戈传媒创始人孙春龙说:

孙春龙说来自龙哥的战场00:0000:39

孙春龙:今天,我们把寻找到的1323位阵亡于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官兵的名字,一一读出来,他们只是10万英魂中的一小部分,他们都是父母的孩子,或者妻子的丈夫,他们为了国家而埋骨异域,没有回家。我们不会停止努力,寻找到更多的遗骸和更多的名字,每一具遗骸都应该回到他们的家乡,每一个名字,不仅仅应该被刻在纪念碑上,更应该铭记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为“让每位抗战英魂回家”公益项目捐款,请点击:

下面是目前收集到的阵亡于缅甸的1323位中国远征军官兵名单,恳请大家转发,找到他们的亲人,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将会进行DNA信息匹配,让英魂回家。

希望寻找在战争中失踪的亲人,请在公众号“寻找战争失踪者”后台提交资料,为该公益项目捐款,请点击:

来自公众号:龙哥的战场

大家好!我叫彭小平:

爱学习 | 爱分享 | 爱阅读  | 爱思考        |爱唱歌 | 爱跑步 | 爱生活

喜欢我的朋友们,欢迎你们的关注,留言和点赞,期待和你相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部感动国人的纪录片,从头到尾都是在读名字 | 格局大学独家赞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iv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