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源于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前几天和同写字楼的几个异业校长碰头,一个个大谈生意经。
说自己如何如何把事情做到如今的好年景,今年还有新计划,要联合大家,做大做强。
我听了就脑袋疼。
这也是我没办法当一把手的原因。
我的脑袋里全是对他们远大理想的拆解。
甚至一度CPU跑满,脑袋宕机。
我回去对我学校的投资人说,9个月走第一步,扭亏为盈,组建最夯实的团队。
没有达到这一步,咱们就直接退出、学校解散好了。
达到了,再走第二步,培养人才,为扩张做准备。
教育行业是疫情中的幼儿,稍微一点寒风就容易夭折。
去年我们楼还有这四家同行,今年年初一看,两家已经倒闭了。
这个行业就是这样,马太效应极其明显。
好的好到爆,不好的一个月一两单赔到裤衩子底儿掉。
校长吵吵着全民销售,吵吵着买一年送一年,吵吵着不论任何代价,先把人气聚起来,就都解决了。
事情要是真像她想的那么单维容易该多好。
她没想过,全民销售虽然是应对一时的寒流,但是却是强迫老师去做他们根本不擅长的事情,这对他们的心情、努力程度、时间成本都是大量的隐性浪费。
她也许想过,买一年送一年,用低价倾销不顾成本的方式预收一批学员进来,以后有了学员衬托,学校变得更热闹,自然会越做越好。但影响业绩的,难道只是学校的氛围?或者说学校的氛围这件事对校区经营方面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甚至她劝我免费收一部分倒闭同行机构的学员,以图续课。
可是,续课的前提难道不是你的教学质量和服务?
家长报课的前提难道不是你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打动了他们和孩子?
难道不是教学质量和服务最重要?
成天吵吵着销售才是一切的根本,却根本不了解销售有多少维度。
成天吵吵着电话量电话量,却没想过电话量上来的前提是牺牲了多少看不见的成本。
但是咱们不在校长的职位上,自然不了解她的心思。
但是副手的职位,自然也需要对很多事情负责。
我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的能力边界。
比如对教学空白的我,让我去兼管教师团队,就是儿戏。一个外行提出的建议在内行眼里是多么可笑。
就好像她们和我讲销售,我总觉得她们说的层次太浅,她们却觉得自己满口的长篇大论是多么的正确。
她们没有论证过她们的结论,也意识不到自己越界了。
今天招聘,又聊到了一位教学主管,当谈到面谈时,我怂了。
因为我只知道一位教学主管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却不具备用好的问题判断出这个人是否具备那些能力。
我感受到求助的重要性。
知道了自己的能力边界,除了默默拓宽自己的边界外,自然会将边界外的事情交付给懂得人。
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想投资人们说明了当前的处境,并明确了自己的求助意愿。
这也许就是配合,是团队的样子。
复联4中,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是美国队长面对灭霸时的话:我需要帮助。
——向他人求助并不可耻,因为那是信赖,是为了把事情做成,是为了完成超过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