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它废分封,立郡县,逐匈奴,开南越之地,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王朝,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何它却只存在了十几年?”
我们从秦朝的鼎盛开始说起,秦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就开始逐渐扩张势力,以至六国合纵对付秦一国。但是它却能一直存活下去,还蚕食六国,非常的强。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干了很多对统一有利的事。这个时候的秦朝都是不可否认的中原霸主,金钱充足,但是这之后就一蹶不振。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相信也困扰了很多人很久。通过对《史记》的研究,我总结出了以下三点:急政、暴政、反贼干涉导致秦王朝的迅速倾覆。
首先,急政。书中提到,说大臣纷纷上书说秦朝应该继续实行分封制,秦始皇不听,还反过来把那些大臣给害了。这样子下来,除了那些真正有心报国的人,肯定没人敢再去劝说,有点见识的都跑了,怂点的也溜了,营里肯定一片乌烟狼藉。其实,事实告诉我们,确实应该废除分封制,但是,那么多人,你管的住吗?造起反来可不得了!一下子改是肯定变不过来的。像刘邦就是半分封半郡县制,后来才改成了郡县制,急政就肯定会导致天下大乱。如果不急政,他长子扶苏也不用禀告父王,更不用被发配到北方,也就没有什么沙丘之变了。那么没准还真的就能延续个几百年。但如果太缓,那也不成。诸侯国势力大了就管不住了,那就又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同样是会灭亡。秦朝没有把握好分寸,过于快速地改变政策,一意孤行,失去民心,政权从而瓦解的更快。
其次,就是秦的暴政。秦朝急政,废除分封制,使得旧六国王公贵族很不服气。暴政,又害的士大夫很不服气。秦朝谈法家,但法律过于严苛,儒生们(也就是士大夫们)上书,请求放宽刑法。也许真是他们说的太过直白,反正秦始皇非常生气,不但没有说服,还把命给丢了。道士们去寻找长生不老的秘诀,有人骗了始皇,结果又是一批连坐,坑杀了一堆人。有人走露风声,又是一堆连坐,这下还有哪个大臣想要继续辅佐下去?剩下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然后……秦始皇看中法家,那没错,但并不应该用特别严苛的法律。如果他可以听取大臣们的意见,用比较合适的法律,那么大臣肯定也愿意辅佐他,这样的话朝廷里就会有很多的忠臣,也许真能多延续几代。同时在听取时也要适当,如果法律太过宽松,那也不行,强盗就都出来作乱了。制定适当的法律,听取忠臣的意见,这样才是应该的样子。不然的话,就像秦始皇一样,人人畏惧他,都去避开他,因而被蒙蔽,不知原貌,这样无法及时得到消息,所以更无法平叛乱,就会灭亡。
最后,就是反贼的干涉。从沙丘之变开始,赵高开始干涉朝廷,胡亥又是个糊涂的家伙,只知道玩,就让玩伴赵高管理朝廷。这样,朝中大权全都到了赵高那里。赵高这家伙,野心勃勃,暗中陷害不是自己一党的大臣。后来他指鹿为马,直接对皇帝进行挑衅,同时又在下面瞎搞,各地农民起义,中原社会一片狼藉。终于,赵高下手逼死二世,立了子婴。子婴再杀掉赵高,但也无济于事了。秦始皇死后,假如是他的长子当权,那么还会好一点,毕竟他还知道安抚人民。同时蒙恬所率的军队平定叛乱绰绰有余。这样,赵高张不起来,忠臣识相的这都回来了,这下就会出现盛世,百姓安定,也就没什么人要起义了,那么秦朝的政权就非常成功地延续下去。但是,偏偏有个赵高进来搅和,乱臣贼子,先是害死太子,之后享乐,把忠臣贤良全部坑杀,没有了忠臣,外面有战乱不断,选一些草包去打仗,完全没有可能获胜。
秦朝在中原称霸百年,统一天下后却不到20年便亡,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起义是它的导火索,而急政、暴政以及反贼的干涉才是关键所在。曾经繁盛的秦朝速亡,这就是它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