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而其一生完全可以用“厚”字来概括。
柳宗元出生于773年,21岁时与刘禹锡一起进士及第,他们又同在御史台任职,再加志趣相投,因此结下深情厚谊。805年,由于参与的永贞革新失败,柳、刘二人被贬出京,10年后才得以在长安重聚。而不久,心直口快的刘禹锡写诗得罪了权贵,被发配到当时的荒蛮之地遵义,柳宗元也受到牵连,远到广西柳州任刺史。
柳宗元非凡没有怪罪刘禹锡,还处处为好友着想,考虑到刘禹锡是个大孝子,要带80多岁的老母亲一同赴任,而柳州相对于遵义来说条件要好一些,柳子厚便上奏朝廷,请求两人互换贬谪地。刘禹锡感激涕零,写诗致谢:“故人千里远,新月一钩弯。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间。”
柳宗元到任后,勤于政务,革除旧习,他释放奴婢、兴办教育、打井利民、绿化造林,3年过后柳州即政通人和,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色,百姓无不对其额手称颂。柳子厚不仅带领民众广植树木,还亲自在居所附近的水塘罗池之畔栽种黄柑,并作《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
手种黄甘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可惜,柳宗元并没能品尝到这些果实的甜美滋味,公元819年,47岁的他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第二年魂归故里。但柳州人民没有忘记他,在其灵柩停放的地方建起“柳宗元衣冠墓”,修造了祭奠他的“罗池庙”。其好友更不会忘记他,刘禹锡将他的书稿整理成集,并把他的儿子抚养成人,韩愈撰写了情真意切的《柳州罗池庙碑》文,记述了柳宗元的生平及丰功伟绩。
后人也没有忘记柳宗元,苏轼抄写了韩愈文中的祭诗,且被镌刻成碑,因其汇集了柳事、韩文、苏墨而被称作“三绝碑”。宋高宗赵构封柳子厚为“文惠昭灵侯”,因此罗池庙更名成“柳侯祠”。1909年,清末官员兴建起我国早期公园之一的“柳侯公园”,后多次扩建增修,于2009年被列入国家重点公园。
步入花团锦簇的柳侯公园,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2米多高的柳宗元塑像,其炯炯有神的目光中,透射出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对捕蛇者的怜悯之情。沿着曲径前行百步即到荷花艳艳的罗池,其一侧有柑香亭,为后人纪念柳宗元植柑而建,另一侧便是大名鼎鼎的“柳侯祠”,其中用丰沛的史料展示了柳子厚短暂而辉煌的人生历程,而最令人神往的还是“三绝碑”。
隽永的字迹雕刻着苏轼的仰慕之情、韩愈的惜才之意,以及柳宗元光照古今的载物厚德,他对朋友肝胆相照,逢达同甘,遇阻共济,其对黎民呵护有加,广施恩惠,轻徭薄役。朋友焉能不怀念他?百姓岂能不祭拜他?后人怎能不崇敬他?柳宗元虽然命薄,但其德厚比天高,他的“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之言更是厚重亘古。
2024.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