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提出一个关于大脑三个层次的描述,这三个描述是建立在保罗•马克廉早期的先驱理论——“三位一体的脑”——从低层的脑干到较高层的大脑皮质和额叶皮质,同时描绘出大脑的演化史和信息处理能力与精细程度。
大脑信息处理的三个层次,本能的,行为的,意识的。
情绪的意识层次对我们自身的经验加以检讨,然后给予肯定的或负面的评价。目前,机器还没有这种处理能力,但相信有一天它们也能做到,那就会大大增加他们学习和预测的能力。
未来产品的关键就在其移动的能力,物理上控制环境的能力以及能感知到它们旁边的人和其他机器并且与之沟通的能力。
过去,人们倾向将信仰、情绪和人格特质套用在其他东西上,这被认为是一种拟人论。当机器在认知和情绪方面增进时,拟人论也许就不会那么牵强。这些被赋予的特质或许非常恰当而准确。
人类还具有许多不能再机器上复制的独特能力。当我们把自动化和智能引进目前使用的机器时,我们需要谦虚的认识到可能面临的问题与失败。也需要充分了解人与机器的工作机制存在极大的差别。
所有的智慧都存在于设计团队的大脑中,他们仔细的预设可能发生的所有状况,然后把电脑程序输入系统中,以便根据不同状况做出适当的反应。
机器的感应器不仅有限,而且它们测量的跟人的感官接收到的也很不一样,心里的知觉和物理的感测不一样。
共同领域:人机沟通的基本限制
沟通和谈判需要语言学家所谓的“共同领域”,即作为人与人之间互动平台的一种理解的共同基础。
缺乏功能领域就是我们无法与机器沟通的主要原因。目标,行动和感觉上的基本差别意味着机器和人甚至不能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缺乏共同领域是个超级鸿沟,将人和机器彼此分离。
人要成功地与机器互动,基本的困难在于没有共同领域。共同领域的缺失使很多自然谈话式的互动不可能发生,然而,如果将假定和共通处都弄清楚的话,也许通过人与机器都能阐释的内在行为和自然互动,就能实现人与机器的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