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法与文化的本体关系

书法与文化的本体关系

作者: 松云堂画廊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17:54 被阅读7次

    个人简介

    王岳川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书法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等十所大学双聘教授。

    中国文化艺术研究著作(包括主编)有:《发现东方》,《目击道存》,《中国镜像》,《中国文艺美学研究》,《本体反思与文化批评》,《全球化与中国》,《大学中庸讲演录》,《文艺美学讲演录》,《发现东方:中国文化身份研究》,《文化输出:王岳川访谈录》,《后东方主义与中国文化复兴》、《季羡林学术精粹》(四卷本),《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丛书》(六十卷),《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书法美学》,《书法文化精神》,《书法身份》,《中外名家书法讲演录》,《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研究丛书》(6本),《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班书法精品集》(20本),《《中国思想精神史论》(四卷本:《中国文化精神》、《中国哲思精神》、《中国文论精神》、《中国艺术精神》)。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约400余篇。

    西方文论和美学研究著作(包括主编)有:《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文艺现象学》,《艺术本体论》,《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后殖民与新历史主义文论》,《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丛书》九卷本,《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王岳川文集》四卷本,《中国后现代话语》,《西方艺术精神》,《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

       在学术上主张“发现东方,文化输出,会通中西,守正创新”;提出“国学根基,西学方法,当代问题,未来视野”方法论,关注中国文化身份研究,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坚持书法是中国文化输出第一步。长期临习汉晋唐诸帖,尤好二王和颜书,强调汉唐气象。书法广涉诸家,对草书最用力,力求得古人用笔之意并加以当代创新。书法理论上提倡“文化书法”,坚持“走进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致力于中国书法文化的世界化。书法绘画作品入选多种书法集,并被海外收藏。传略载多种辞书。

    在我看来。书法与文化具有重要的本体联系,稍加申说:

      书法与儒家文化的联系很深,书品与人品作为书法标准是儒家伦理要求,扬雄《法言·问神》:“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动情乎!”刘熙载《艺概·书概》:“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柳公权:“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 中和之美成为儒者书家遵循的美学原则:“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孙过庭《书谱》)。中和是书法艺术的儒家美学法则,书风受儒学影响成为历代书风迭荡之后的中和平和之美。所以项穆《书法雅言》说:“临池之士,进退于肥瘦之间,深造于中和之妙,是犹自狂狷而进中行业,慎毋自暴自弃者。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合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              

    书法与道家文化的千丝万缕联系:首先,法天贵真,需在书法中创造的真实品格, 蔡邕《九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其次,强调气韵生动的书法生命精神之美。《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葛洪《抱朴子·至理篇》:“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赖气以生者。”再次,坚持有无相生的书法辩证法。朱和羹《临池心解》:“作行草最贵虚实并见。笔不虚,则欠圆脱;笔不实,则欠沉着。专用虚笔,似近油滑;仅用实笔,又形滞笨,虚实并见,即虚实相生。书家秘诀: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生焉。此虚实兼到之谓也。”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老庄道家强调“妙”。可以说,妙是一种化境,是生命空灵之道。妙与精神的“虚实”紧密相关,即既重视物质又超越物质,既把握现实又超越现实之上,与事物的独特性和普遍性相联系,因而能够实中见虚,虚中见实,虚实结合,进而抵达玄妙之道。

      书法与佛家文化的重要维度。亦书亦佛注重人们在写经、抄经中,使佛法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抄经不但是自我修行之道,同时具有助扬佛教之功。佛家非色非空的思想使人有着出世的洞达直观,寄泊着萧然疏远的境界体验,在书法艺术中,就是提倡静逸、古淡、萧然、淡泊、空寂的书境追求。弘一法师就是这方面最好的证明。

      今天有人说:书法与文化无关,书法与文字无关,书法与人品无关。我不同意这种书法。正是因为一些书家不断剥离书法与文化的本体关系,使得书法向西方大量袭用游戏艺术。书法为何向西方求索?殊不知西方分两种:现代性欧洲和后现代美国。向欧洲求索的结果基本上把中国文化边缘化了,如欧洲的架上油画仅有500年,都把两千多年的纸介媒体——中国书画、帛书等边缘化。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行为艺术、装置书法、拼贴艺术、达达艺术,有的是从欧洲进入美国后,与消费主义与低俗文化相融合,把欧洲的架上油画,那种贵族式的、古典气息的文化艺术边缘化了。

    书法文化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邪路!文化虚无主义已经使得新世纪“汉字文化圈”被“美国文化圈“取代。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书法今天的出路不在于将自己嫁接在西方现代艺术这“西方的丑学”上,这类实验已经长达一个世纪而且颇多邯郸学步,而是让西方人和全世界的人学会领略东方书法的韵味和精神深度,起码在多元时代学会尊重中国书法文化,学会尊重和欣赏这种差异性文化形态。中国书法如果没有这种自我意识,没有这种独立意识,没有这种自信,中国书法就可能被西方现代艺术殖民,变得不再是书法,或者成为文化上的“后殖民书法”。

      可以说,今天书法出现种种的文化疾病、症候,是书法家精神文化生态出了问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书法用笔、章法、墨法问题。书法家的人格,书法家的内心世界精神心态衍生出一大堆的精神垃圾,他无法把那些垃圾排出体外,排出他的怀抱,于是书法生病了,书法家不健康了!看看孙过庭《书谱》是怎样张扬志气平和的书风,批评一味斗狠张怪的书法。孙过庭《书谱》以王羲之为例认为:“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历,而风规自远”。而王献之以降的书家,大抵狠命地标新立异于某种书法体裁,不仅在技巧浑厚上不能和王羲之相提并论,在精神气质上也与王羲之相差很远:“而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

      我们应当审视自己的当代书法流派多出与守正创新的美学原则。怎样去解决当前书法的文化难题?其实,这个文化难题在于古代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的失效。古代的生活圈子、文房、雅集、雅玩,包括人们写字,然后是送到案头潜心把玩,然后挥毫作答,这种相互默契、优雅的氛围随之消失。今天人人都是手机发短信,电子邮件,打个电话。我们向古代求索的这个文化空间资源被现代性时间中断了。

    在我看来,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编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学“技术”和“形式”;中级阶段是写“人格”和“情感”;高级阶段是写国家形象的“文化”和“精神”。中国书法的复兴,需要我们传承经典,整合时代主潮。我希望能尽快成立中国的书法考级委员会,在文化领域树立正大气象的书法美学观,举办青少年的国际临帖展和青少年的创作电视大赛,呼吁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代表作和书法大师的出现。中国书法文化复兴的当代意义在于坚持: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的美学原则,如果重新获得书法于文化本体相依的深层关系,致力于书法与文化精神生态平衡,树立国家书法考级、训练、展览的正规化,坚持书法代表作制度与书法大师,重建书法在国际文化中的大国形象。那么,书法必然成为东方文化崛起的重要信号。

    资料由北京松云堂画廊编辑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法与文化的本体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mp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