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2月19,是传说中的观世音菩萨诞辰。
我,为什么知道得这么准点呢?
两个渠道。
一是居住在乡下的母亲,前天就电话问我: “这几天有空吗?开车送一下我去庵上,后天是观音老母节!” 我回复她,疫情不允许人员聚集,改天去吧。(估计扫了老人家的兴致,毕竟往年也会去)
二是今天的朋友圈里,不少人发这方面的内容~~有的仅仅是因为疫情的困纾而发泄一下内心的念叨,有的说是去为观世音菩萨过生日(有斋饭吃,吃了她家的斋饭会沾福报),有的是有所求或有所应(还愿)。
顷刻之间,我突然想起我小时侯时常听到母亲念叨的一句气话: “饿鬼抢悠斋,也要起得早!”
这,听起来像是一句骂人的话。其实是一句励志性的乡间俚语。它,大致流行在吉安中部地区,有些年代啦。
悠斋,指的是缓慢飘落的斋饭。
斋饭,一般是祭祀之日供奉给先祖或菩萨吃的。盛斋饭时,要把碗里的饭堆砌起小坵状。为了让碗沿上部饭的形状更周正,往往用另一只碗倒扣在饭坯上,并用力压紧。。。掀开上面的碗,斋饭的形状自然兀立成碗形,饱满、紧实。
据村里老人说,把斋饭装得满实,表达的是祭祀时的一份虔诚或尊敬。
基于此,给饭桌上的人盛饭或饭店里服务员给客人盛饭,就不能装得太满!否则,对方会心生不悦,毕竟,哪个活人想当菩萨或先人?!
扯远啦,归回正题吧。
饿鬼抢悠斋,也要起得早!这句乡土俚语中,既有责备之意、又有漫骂之情、还有恨铁不成钢之怨气!
责备的是被骂人积懒而成的惰性。
在修身养性方面,要首推民间流传着的“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儒家之绝唱的孔子,一个是心学高人王阳明,另半个就是接近圣人的曾国藩。曾国藩的勤勉与节俭是出了名的。举个例子~~他咸丰六年九月,在江西抚州手谕给纪鸿儿的家书里有言: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家母在责备我等顽劣习性时,不一定知道两个半圣人,更不懂得其中的“之乎者也”之道,但一定懂得勤俭持家是从“不懒散”开始。
漫骂时,更多的是发泄心中的积愤。当母亲因农事忙得不可开交时,很是希望有人搭把手。我幼时,父亲在外上班,母亲在生产队挣工分。工分与口粮挂钩,年终决算时,当工分偏少时口粮就锐减!我和嗷嗷待哺的几个弟妹,都处在长身体阶段,因为口粮之事把母亲急得都上火,口舌生疮!
不漫骂几句?不发泄几声?会憋出病来!
最后,是恨铁不成钢。
母亲心里,哪里舍得用恶毒的语言去诅咒自己的子女呢?农忙时节,每当我等犯事或偷赖时,母亲总是扯着哭腔央求着: 你是老大,要给弟妹带个好头!
记得有一次,我辅导弟妹的作业时,因为嬉戏不小心把煤油灯打翻啦。作业本及书包上全沾上煤油,所幸没起火灾!容不得我申辩,母亲就一个巴掌掴在我左脸上。。。事后,母子俩抱头痛哭十多分钟。哭完后,母亲问我,下次还嬉戏吗?我似懂非懂地摇着头,她问一句我摇一次,摇着摇着渐渐在抽泣声中睡去。
第二天清早上学前,母亲左手拿个玻璃瓶罐,右手塞给我5毛钱嘱咐道: 中午放学时,记得去大队商店买几斤煤油,否则晚上写作业没灯光(亮)。
一上午的课,我记不得老师讲什么内容,却一直在心里盘算: 这五毛钱,该要多少工分才挣得回哟!上一年决算时,我听队上会计说,一个工分只值两分七厘钱。母亲起早贪黑开工,一天挣6个工分,折算成人民币就是一毛六分钱(6ⅹ2.7分=16.2分)。这就是说,五毛钱,要上三个工才能换回!三个工,就是三次披星戴月,三次头顶烈日脚踩烫土,三天饥肠辘辘。。。!
时过境迁,一晃过去了近五十年。母亲也由当年梳着两根粗辫子的妇女小组长,变成了满头银丝的耄耋老人。。。
但是,母亲的教诲一直回荡在心间,时刻鞭策着我等后人~~饿鬼抢悠斋,也要起得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