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
鸿鹄之志,抱负远大,我不能浪费时间在低效的学习上

鸿鹄之志,抱负远大,我不能浪费时间在低效的学习上

作者: 葡萄不说葡萄酸 | 来源:发表于2019-07-24 18:13 被阅读0次

    读书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他人悟自己的人生。

    背景:这是一本关于《学习精进》的书。发现自己很久没有写读书笔记了,大二大三看的每本书都会手写笔记,对那段时间看的书还是印象深刻,而由于考研最近都是看完书后,就放在一边,并没有做笔记。今天看了《学习的精进》我觉得有必要重拾自己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最近考研,感觉压力挺大的,看了知识点题目还是不会,也做了不少的题目,所以还是很有必要参考一下别人的学习方法,找出自己的学习误区,收获还是挺大的。

    “不会讲述”恰恰说明了学习者,因为真正掌握学习内容。

    我尝试过各种刷题,规定在什么时候完成多少题目,每天有相应的计划,依然很自律的完成,但是看到书中上面这句话,让我忽然意识到三个问题:

        1. 对于自己没有做笔记看过的书,现在已经无法很好讲述他具体的内容。
        2. 对于数学、专业课、英语的科目,某些题目,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一定要练好自己的表达能力,而自己的表达能力是建立在对内容的真正掌握。

    也给我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自己给自己讲题目,自己能够讲得明白,那个题目才能放过。

    同时也告诉自己,给自己一张白纸,能够从目录一直把该章节的内容都给描述完,如果不能很好的表达,那说明该知识点还是存在问题。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要真正掌握内容,自己做一遍,一定程度上胜过读百遍,

    很多人的学习都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一旦学习受挫就立刻尝试其他方法,或是重新购买大量参考书及习题。

    学习的好处我已经领悟到了,但是我希望自己的学习更加有效率,自己在学习规划上和目的上都很明确,个人认为我以及周围的人主要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喜欢买很多参考书,买了一本以后又去买另外一本,单纯的图个心理安慰,事实上并看不完。所以我们的学习缺乏专注性和实效性,最终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书中提到了几点“让你爱上学习”的5种方法。

    1. 与喜欢的朋友交流。

    2. 咨询相关专家。

    3. 阅读学习名家的著作。

    4. 亲自拜访学习名家。

    5. 加入相关学习团体。

    首先我是挺喜欢学习的,但是这5点建议,也让我意识到我之前的学习是闭门造车。阅读名家著作,加入相关学习团体,这个我做的还是挺好的。每年能阅读一定的书籍,这也让我收获颇深。至于加入相关学习团体,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进入实验室,那里有老师给我们平台,让我们去参加各种省级国家级比赛,也让我见到了更多更优秀的人。

    但感觉第1点我做的不够,自己有很多学霸朋友,有保研的,有考研很轻松的,自己似乎并不能虚心的向他们请教,并不是觉得他们不够优秀,只是心里有一种落差感。现在一想,他们平时也会找我帮忙,那他们并没有那种感觉,真的应该好好发现这个问题。

    至于咨询相关专家,以及亲自拜访学习名家。但我对以后的人生道路有了新的认识。咨询相关专家,那我深刻认识到以后一定要多和自己的导师、学长学姐交流(考上以后)。再者就是拜访学习名家,也许在工作以后,或者在考上研以后,不管他的门票有多贵,每年还是应该参加一些我们这个行业的团体会议,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团体,比如自己一直想学口琴,买了以后发现没有音乐基础,自学还是挺难的。又或者是对其他的东西感兴趣,可以多接触一下相关的团体,通过现场沟通交流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学习能够使你快乐,你才会学习。

    书中介绍了4种增强大脑愉悦感的学习法。

    1. 适当难度式学习法。

    2. 坚持不懈式学习法。

    3. 记录式学习法。

    4. 霸主式学习法。

    适当难度式学习法,让我想到最近做数学的崩溃。在基础部分做的还是很轻松,可是到了提高部分,按章节来刷题,微积分的那一章节证明题特别多,做一两个证明题不会做还能接受,连着三个以上做不出来,心态就会有点焦躁。适当难度学习法,是指当“已知内容”与“未知内容”的比例为7:3时,最有利于形成信息网络,同时还能提高信息间的关联性以及大脑的记忆效果。但对于数学基础差的我来说,提高部分怎么可能是这样的比例?所以还是要结合自身水平选择适当难度,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效率。

    坚持不懈式学习法,是最常见的,就是让你每天学一点点,这个我还是会的。

    重点是记录式学习法。记录式学习法就是希望自己的小成绩、小成果能够被他人肯定,这种“被肯定”会让大脑产生愉悦,从而提高你的学习愉悦感,可能这也是我为什么决定在简书上,写自己的笔记,分享自己的故事。

    霸主式学习法。霸主式学习法与记录式学习法类似,都是希望得到,被肯定被关注,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乐趣。这种学习方法主张你在你的工作圈或者朋友圈能够有一技之长,让你的工作变得不可替代。这个学习方法对我现在来说似乎并没有多大作用。但是让我对未来领悟到一个道理——给自己树立一个标签。不管以后是工作还是创业,如果想要自己工作更加有价值,那就让自己成为无可替代,如果自己要跳槽,老板就会想方设法留住你,因为别的人都不会那项工作,或者说是没有你做的好。对于创业或者开发产品来说,如果想让自己的公司发展的更好,或者说我想让自己开发的产品更受人喜欢,那一定需要一定特色,一个属于自己的独有标签。比如无人机,首先想到的是大疆;比如快递,首先想到的是顺丰。


    如何有针对性的学习?

    书中介绍了4种方法,其中三种很有意义。

    1. 扬长补短式学习法。

    2. 目标式学习法。

    3. 功夫熊猫式学习法。

    4. 守·破·离式学习法。

    扬长补短式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要告诉我们要补自己的短板。越是成绩差能力弱的人,越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所以无法明确了解自己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也就是说,不知道自己哪些会,也不知道自己会哪些。扬长补短是学习法重点在于如何找出自己的未知部分,从而准确把握学习方向。

    目标式学习法。目标式学习法首先要充分明确目标,对你的目标,有一个清楚的定义,要达到哪种水平,哪种程度?就像你说你要吃水果,应该具体到哪一种水果?我要学英语,我要学到哪种程度?能自由的交流还是阅读无障碍,亦或者是听懂现场英文报告,对学习目标应该很明确,而不是模棱两可。

    守破离学习法。守破离式学习法这个方法给我的启示还是很大的。

    守破离的具体含义就是

    首先要彻底模仿并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在其基础上不断尝试其他方法或途径,最后确定“自我风格”。

    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守”,学习的时候,过于强调自我意识,舍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做题有点想速成,想掌握那些高级的解题方法,但是考试往往多个基础知识组成。所以应该还是脚踏实地的,打好基础部分,然后在基础部分上选择做更多的题目,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

    万丈高楼平地起,首先得从基础学起。

    如果在开始学习时,能用几个小时掌握基础知识,之后会节省1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同时还会提高学习效率。

    前面提到了要重视基础。如何打好技术知识?

    主要介绍了6种方法,挑选4种我认为比较好的。

    1. 姑且模仿式学习法。

    2. “不问为什么”式学习法。

    3. 基础部分要全盘模仿。

    4. 镜像神经元式学习法。

    姑且模仿式学习法,该学习方法强调“行动”。

    无论是买书还是参加研讨会,都会耗尽一定财力与精力,如不设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行动,一切不过是徒劳无功,所以我们在学习之余应尽可能的去实践。

    如果你想学习写作,看再多的书,听再多的课,收藏各种写作方法,那就应该多下笔,写一写;如果想考试得高分,一直看题目是行不通的,还是需要动手做;想学游泳,哪个没有喝过水?想要减肥健身,谁没出点汗?

    别人的优秀,别人的成果,我们羡慕不来,与其感叹,不如实践。就个人经历而言,很多时候都能暂时的实践,但是无法坚持,还有就是对于初学而言,所模仿的内容难易程度无法确定,太难的内容易失去信心,太简单又觉得乏味。

    “不问为什么”式学习法。该学习方法是说在掌握基础部分后,再去“提问题” ,不是说不能提问题,只是希望提问题的人是带着思考去提问题的。大学期间我帮老师带过好几次学弟学妹课程设计,很多人问的问题都是非常基础,就是打开书本,能找到的现成答案。问他们有没有看书或者相关的教程,他们说没看;问他们有没有百度过,他们说还没有。对于这种学弟学妹,他们表现的很积极,事实上课余时间并没有去思考。所有的疑问都想着让老师和他人来解答,事实上这样并不会让自己有所提升。

    对于自己的切身体验,以后有幸参加各种研讨会,该提问就提问,但是提问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

    基础部分要全盘模仿。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打好,楼层才能建得越高。从小到大老师就告诉我们要重视基础,其实我很多时候我们也想着重视基础。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渴望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就比如某一类书名为“21天学会什么什么”,“30天学会什么什么”。我也看过好两三本,最后呢,还是买了其它经典的书,虽然看经典书的过程起来很慢,也晦涩难懂,但是学到的东西,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镜像神经元式学习法。你最常接触的“镜像”要么是镜子,要么是你的自拍。而这种学习方法的镜像呢?是说你平时接触到的人和事,平时身处的环境,对你的大脑神经元,会无意识的影响着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我的学姐工作三个月以后,以往的学生系悄然生息的变成了职场系,她一点点被改变的时候,也许她无法察觉,当我说她的变化很大时,她自己也很惊讶。

    这也让我想起去年在一家培训机构兼职,那里面的培训机构全是女生,有一两个只比我大了两岁的英语老师。但是给我的感觉,比我大了很多,不是外貌上,而是那种精气神,那种气质。也许毕业后两年会发生很多变化,我一直以为我相对而言,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比较成熟,但是当与一个就业的,或者是同年龄的进入社会的人站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来我是个学生。这也是我为什么想考研的原因,因为我想认识更优秀的人,去向他们学习,与他们交流,虽然没有进入社会那种成熟感,但是我会在另一个领域得到成熟。


    自我提升的程度与输入量无关,而与输出量成正比。

    人的大脑善于记住那些“有用的信息”,容易忘记“未用的信息”,而使用信息本身就是一种输出,当你进行输出活动时,会使用各种收集到的信息,于是这些信息便在你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并融入你的血液,从而对你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做读书笔记的原因,其实我更喜欢手写读书笔记,大学期间写了厚厚的五六本,由于考研期间时间不够,只能在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写一下笔记。看一本书,我可能只需要1~2个小时,但是写读书笔记,我可能会花一周零碎的时间。一本书的价值量越大,我写读书笔记的时间越长。只有当我写完读书笔记以后,我才会觉得我真正读完了这本书,并且能够回忆书中的内容。

    读书不过是单纯的“输入”行为,即便花费大量时间,其学习效率也是微乎其微。在学习初期的确需要充分阅读教科书,但到了学习后期,通过解题书写等“输出”方式来强化所学内容,否则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都是强调输出,也就是说如果我想提高自己的成绩,提高自己某方面的技能,就一定要保证自己的“输出”,“输出”肯定没有你接受“输入”那么轻松,所以还是要逃离“输入”这个舒适区,有意识的把输入和输出的比例设定为3:7,保证输出时间多于输入时间的两倍,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你的“输入”还应该以“输出”为前提,比如你要参加英语考试,那就需要多看一些与英语有关的。

    但是看英语有关的东西,在这个输入过程中,不可想当然的认为哪些知识有用,哪些知识无用,这样才能有效输入未知或遗漏的新信息,新知识。就和我们平时复习一样,以为那个知识点不会考,结果偏偏就考那一个。

    也就是说,输入与输出为前提的同时,还应该保证你的输入不会自动屏蔽掉有用的信息。

    切记贪多嚼不烂。

    有些人记笔记喜欢恨不得把整本书都给抄下来。比积极的越多时,用来理解、思考讲课内容的时间就越少。    过于专注记录,容易忽视讲话内容。能在记录时往往会忽视语言间的逻辑性。专注听讲的人,能更好的记住对方说的话。

    所以说不管是听课、听讲座、会议报告做记录,只需要记住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就好,而不是大篇幅的摘抄某一段话。对自己的考试来说,就是通过书的目录,来回忆该章节的内容、考点,哪个点回忆不起来就说明那个点还存在问题。

    交换名片式学习法。

    利用交换名片的宝贵时间向老师提问。在听讲过程中思考问题,交换名片时直接请老师答疑。虽然双方的交流时间仅有短短30秒,你却能获得专属建议。比起长篇大论的自我介绍,一个一针见血的问题更容易让老师记住自己。

    有输出才是学习。

    所谓输出就是对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再次向外界输送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说、写、做的过程。

    我时常在想那些真正的学霸,看书的时间真的很少,刷题的时间也很少,考试却能拿到一个很高的分数。并且善于给其他同学解答疑问,通过给同学解答疑问的过程中,他们完成了“说”的输出。

    “书写”可以刺激大脑活动,提升学习效率。要不停的写、写、写。“狂写式学习法”,有助于加深理解,加深记忆。

    一周输出三次,勇于考核自己。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每个人对某一件事情某个知识的遗忘程度有一定的规律。一周输出三次,将学习的内容第1次复习安排在次日,第2次复习在第3天后,第3次复习在7天后。复习的时候可以采取“整体重现式学习法”。就是在一张白纸上,将整理笔记的全部内容都默写下来。用默写重现学习内容时,能写出的部分就是以掌握的内容,而无法写出的部分,则需进一步加深记忆。

    这对自己平时考试也是有很大帮助。买一张a4纸,根据目录写出所有的知识点,以及相关题型,不需要写出详细内容,记笔记的诀窍是简明扼要的记录重要知识点,新知识点以及瞬间灵感。你的记录越简洁就越利于后期复习,也越利于自身掌握。根据这些简明的笔记,如果能让你回忆起相关知识,那说明,就是你已经掌握了,如果不能,那就去看相关知识点,这是查漏补缺的一个好方法,也是清楚自己已知知识与未知知识的实用方法。

    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先不要急于看答案,而是要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在对照答案。

    “成长式练习”能让我们在对照答案和请教他人之前,自己先做各种尝试,以有效加深记忆。

    想想自己很多时候做题,一眼看不出来,就看答案,看完答案就不管了。结果到考试时还是不会做。亲身体验,贼痛苦。也许在做题目时痛苦一点,考试肯定就轻松了。碰到难题立即看答案,是挺轻松的,看完答案就以为自己会了。结果考试时就觉得这个题我见过,那个题我也见过,但是我就是做不出来。

    传达是最高效的输出。

    “教学式学习法”,书中并没有这种说法,这是我对其内容的总结。书中提到认为“教学”本身是一种学习过程。从事教学的人需要大量时间准备,并能在准备过程中充分明确原有的模糊知识点。

    自己明白是一回事,让别人明白是一回事。大学担任学生干部期间,给学弟学妹培训办公软件,在给他们培训之前,我需要把各种常用的技能都总结起来,由于很多学弟学妹,在进大学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办公软件,如何把常用的操作都交给他们,这就需要大量的准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我对办公软件的常用操作更加熟悉,更加熟练,所以老师才会让我带学弟学妹做课程设计。

    所以在我看来,考研如果遇到难题或者某一章节比较复杂时,可以用教学式学习法来充分理解某一章节的知识。

    设定时间限制。

    有时间限制你才会充分利用时间,提高你的效率。就好比你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你肯定会尽可能的把你想做的都做了。

    着眼于当下。

    如果总想着夺冠,就不免对剩余比赛及结果过度关注,这会大大风扇比赛时的注意力,要想夺冠就必须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全力以赴打好比赛。

    简单点理解就是“别做白日梦了”,与其天天想着一夜暴富,一夜暴瘦,还不如每天一点点的努力,用心经营每一天。每天、每月、每个阶段完成一个目标,你的生活每一天都会充满希望。

    对于报复远大的人而言,在三个月内取得成功无异于天方夜谭,无论是学钢琴,练习篮球还是学医,或者从事某种特殊技能,都要抱定长期身处隧道的决心。

    你给自己安排一个学习任务时。“第1个月”“第3个月”是两重难关,但是只要你坚持,三个月以后,大脑就会习惯,那么你就一定能坚持完12个月。

    1-3-10法则

    一年掌握基础,三年学会本事,10年才能成为专家。这三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着守-破-离层级 。

    如果你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第1年你基本上能够掌握基础知识,能感觉到有很大提升。所谓功到自然成,三年是考验一个人耐力的关键期。这意味着你在这三年里面要专注做好一件事情,再花10年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

    你走过的路,你接触过的事,你看过的书,最终都能在你的影子里面发现。看书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人家几十年的经验,但终究还是需要自己去实践,你羡慕的人只是比你多坚持了很多年,现在的学习就是投资给10年后的自己,那些坚持10年的人,大多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个时候你也能成为别人羡慕的人。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从本书总结出来可以有。

    重视基础;虚心请教;及时记录;专注坚持;合理规划;设定时限;立足当下;重在实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鸿鹄之志,抱负远大,我不能浪费时间在低效的学习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na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