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跟塔塔老师领我们一起进行了第三次线上的共修活动,在这次共修活动中我的收获很多,现在整理出几个方面。
1.经过共修,你感觉到自己有什么微小的变化?还有什么依然留在自己的身体里?你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我感觉自己的变化是开始主动思考行动,我以前是一个思维很快、感觉比较灵敏、情绪变化很快但是执行力很弱、的人,在和大家一起深入沟通之后,我开始思考着如何快速行动。初七的晚上参加了教师勇气更新的活动之后,我被王肖君老师的共读活动吸引,就琢磨着自己也想要进行这样的活动,于是选择自己最想要共读的《陶行知教育文集》进行招募行动,看看能不能找到有共同兴趣的伙伴,幸运的是到目前我已经成功招募到一位伙伴。这让我开心得不得了了,因为这意味着一件我一直渴望的新的有意义的事情开始了,我们建立了一个小组,商量着起了名字,然后决定了在一周内共读的内容。我们还需要一个详细一点的方案,看看怎样能把共读活动做得更好,不过没关系,接纳目前的现状,先做起来,一边做一边改进提高。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共读的美好体验,我相信这一点。
目前还留在自己身体里的是原有的固定思维和自动驾驶模式的习惯性反应,觉察力还停留在后知后觉的阶段。
最大的障碍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评判。
2.做事前思考自己的发心
塔塔老师说发心决定着关系的品质和深度。去年在参加共读活动的时候,吴国珍教授谈到自己在学习阳明心学课程,说要多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我觉得塔塔老师提到的发心和阳明心学中的起心动念是相通的。有时候做事情不一定很完美,但是如果发心是好的,很多时候就能够被接纳和理解。她提到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模式:就是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这种模式下的行动有时候是很伤人的,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真的是为了对方好吗?还是在表面的为了对方好的背后隐藏了自己其他的念头呢?
如果他人为了自己好而提出自己无法满足或者是不想满足的要求时,我们要怎么办呢?我们能否觉察到那个要求的背后是什么?我们能否在通过沟通达成双方的共识,可以在双方接受的程度上做出点什么。(问自己: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觉察对方内心真正的感受是什么?)亲人和朋友之间或许可以直接说出感受和想法,找到双方的未知区,共同探索可以做的事情。3.真正的对话要保持中正的态度,不带着控制就不会带来伤害
这句话很触动我的,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会受到伤害?是不是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呢?我们是否会觉得事情按照我们的预期就是好的?否则就相反呢?
塔塔老师说我们的感受都是对立出现的,痛苦和舒服是一对同时对应的统一体,对舒服有多么深的渴望对痛苦就会有多么深的体验。而我们无限的生命体是包容一切的,“心在汪洋里”。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和自己去确认而不是否定!不要用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状态来否定目前的自己,我们常常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障碍!
4.过年期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过年期间自己印象最深是,不管自己觉得自己在读书学习练习的时候做得多么投入,一回到现实生活中还会陷入到旧有的模式中,不断出现反复的现象。这就是想要改变最初阶段的样子吧。
5.自己为自己赋能
我们常常希望自己从外界、从他人那里获取力量、学到能力,但是依靠外界去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自己永远会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和面对不确定的不安之中,如果我们能自己为自己赋能,我们才会是主动和把握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最大的力量是来自我们的内心,最可靠的依赖者最终也是自己。当我们不再受制于人的人生就会更少地控制他人,也才能真正把握自己。
类似的状况还有我们自己内心的焦急状态来自哪里呢?是他人吗?是外界吗?还是我们自己呢?很多时候我们常常理不清自己为什么很焦急和担心,处于一种模糊的不安之中,可是当我们真正能静下心来好好去理顺自己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发现让我们焦急不安的往往是我们自己,而不是他人。
6.当处于抱怨的环境中时
当我们处于充满抱怨的情境之中时,我们是否会轻易地被带动到那种状态中呢?还是我们可以从抱怨的表象中观察到背后的需求和渴望?当我们自己的状态稳定了,我们会容易觉察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被表象所动摇。
7.德和道
塔塔老师问我们对德和道的理解,这个问题我觉得好难。关于德我模模糊糊好像有所感觉,但是又拿不准那是什么,我就想到了王振华先生在视频中讲的当我们的内心直接面对上天的那种感觉和状态。听到我的这个反馈塔塔老师在纸上写出了德这个字的最初写法“惪”看到这个字的时候我惊呆了,原来德就是直心,用我们的心与天地万物连接。古人在发明文字的时候,藏了多少智慧在里面?我们的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无尽的智慧宝藏与财富,而我只是在这个智慧宝藏的汪洋中看到了一滴水而已。
作为一个生命,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们是有灵性的,我们是有天赋的,我们是用我们的直心直接面对天地的,为什么我们长大成人之后,很多人却缺少了那份灵性和直心面对的勇气呢?我们是怎么失去它们的呢?既然孩童降生就带着与生俱来的直心,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中还要不断地进行德育教育呢?塔塔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思,但是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答案。
8.实践传承文化
塔塔老师说希望我们能活出生命的中正状态,就像“中”字那样,不偏不倚,不为表象的东西动摇。我想象着那种状态,很是向往,但是我知道我还做不到。
当我们处于割裂或者紧张的状态时,是我们内在的两个自我在发生冲突,我们的喜欢或者是讨厌只是我们把自身的接纳与反对投射到他人身上产生的情绪。我们感到讨厌时,是我们把自己内在不喜欢的部分投射出来了。
我们的大脑始终是处于对立的状态,当我们想要对抗自己不喜欢的部分时,当我们和自己的本心相对立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无效感、无力感,就容易被卡住。当我们全然放松下来的时候,我们的本心才会自在舒展。
9.守护孩子们的天性
每个孩子都是本自具足的,我们如何才能守护好他们的天性呢?我想我们应该允许他们完全地自由地做自己,不要用我们自己的过来人经验去要求他们走自己他们的人生之路。社会时时在发生变化,我们怎么能用我们过去的经验去引导现在的孩子去面对未知的未来呢?我们能保证我们自己的确定性和正确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