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周六,我也不甚忙。记得永岗说他们把《绵延的本源》样稿搞出来了,先睹为快,决定一下午就做这件事。中午一点多,他和思三保还在办公室电脑上排版,中午也顾不得回家吃饭。
自从前年正月,思三保从家里垃圾堆里捡到他母亲张步花的剪纸,一位年事已高的剪纸能手被意外发现。如果所料不差,她应当是陕北剪纸大师缺失后,大家苦苦寻觅的尚健在的剪纸大师级人物。这么说,是基于从发现,到发掘整理,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三保是学书法的,永岗是考古与摄影专长,对于艺术和民俗都有很高鉴赏能力的文化学者。他俩有兴趣去做这个研究,我当然高兴,并乐于支持。相信自己的眼光。
两年来,他们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不干扰又要适当促进,默默地收集作品,聆听老人的谈话,分类建档,几经波折研究在灯箱透光下的摄影效果。特别是永岗,从国内剪纸艺术界的知名人物和相关著作,进行了类比性研究。从靳之林老师的本源哲学角度去观察、思考和认识张步花剪纸。撰写了《神界、凡间、万物及其他--张步花的剪纸艺术世界》这篇拟作为代序的文章,从张步花剪纸的内容题材、艺术特色等相关内容生发到研究的层面,既有理论高度,又能通俗易懂。三保和他的孩子,把与老人的碎片化的访谈进行整理,一位经历坎坷,而又保留纯粹的心灵;一位夜晚睁开眼睛,能看见满窑都是花的世界;一位几十年不拿起剪刀,一出手就是对的。这样的艺术天分令人费解,是她神话了这个世界,还是世界神话了她。
在他俩忙碌的时候,我默默地翻看着剪纸册一幅幅作品,品读着两大篇厚重的文字,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俩最终停下来,想听我谈谈意见。一会,三保的画家同学来访,对版面设计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
我不专业,但我有自己的看法。一是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论排版还是设计,可以借鉴一些出版物,但不一味地盲从。我们要尊重作者创作的初衷,呈现给读者本来的面貌。我不赞成只为了吸引眼球,在设计上追求怪异的风格,甚至别出心裁。作品与作品之间也会形成干扰,我们不应当去做过多的二次创作;二是校对好文稿,它是读者了解剪纸的重要窗口,要让人能读懂。方言也需要规范用词,必要的词句要予以注释;三是我们不要赶时间印制,付印前达到最满意的程度,印制的时候还要微调。我们也不能等,等新作品的收集,等研究的深入,任何阶段,一本书都不会是最完美的,留有缺憾的美是真实的美。
2023.02.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