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与朋友A相约去动物园,我负责开车,她负责陪同照顾孩子们坐后排!期间雪儿要吃糖,便拿出了随身带的糖盒,这糖盒盖子特别紧,大人拧开都很费力,A说“雪儿,阿姨帮你吧!”“没事的,没事的,我自己来吧!”女儿回答,然后继续开糖盖,A看小家伙很费劲,很想帮她“雪儿,还是阿姨帮你打开吧!”女儿依旧说“不用了,阿姨,没事的没事的”,过了好一会,她真的自己打开了,我默默的笑了笑,A我说“琦呀,雪儿以后应该也是个劳碌命!都要自己来的。”我说“是阿,一方面讲她很独立,另一方面我很害怕她以后会像我一样累!”
事情已过去很久了,但今日拿出来分享却又发现另一份收获,老师在听我分享感受此事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觉得女儿以后会很累,是因为会那么多东西累,还得因为会很多却没人可靠累,我的选择是后者,而我忽视了孩子与我是不同的个体,我的潜意识把她与我的想法联系在一起,若复盘此事,可以是这样的:A说“雪儿,阿姨帮你吧”!女儿“没事的,没事的,我自己来!”我可以对A说让她自己试试先。A再次提出帮助孩子时,雪儿依旧坚持自己来,(我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鼓励)“宝贝,你能决定怎么做对你是最好的,如果你需要帮助时,妈妈开车不方便,你可以告诉阿姨哦!”女儿“好的妈妈。”当孩子真的打开了糖盖,她说“妈妈,阿姨,你们看,我就说我可以的!”“是的,宝贝,你付出了努力你该得到它!那宝贝你是怎么打开的呢?”…………
事情描述于此,又让我感觉有不一样的收获,许多在成人看起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孩子们要废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但那并没有关系,他们有权利和能力去感受成长生活的点点滴滴,那才是真正的生命,是属于他们的过程,经历,唯有感受才有感知,给他们更多鼓励与信任,让她知道自己有能力去面对解决困难和挑战,让她知道无论怎样,我都爱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