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没有趾高气昂的我。
在体制外,也没有卑躬屈膝。
—— 庭泽笔记创始人 ROCK
1
检察系统工作 8 年后
选择辞职
2017 年 10 月 13 日,我领回了护照,上交了门禁卡和工作证,归还了阅览室的书,领到了《批准辞职通知书》,至今还记得走出单位大门的感觉,我的检察生涯正式结束,咬着牙,没有回头。
走出那道门,意味着再也回不到过去,从此变成一个不用上班打卡的自由人。
追求稳定的价值观已在多年的体制生活中根深蒂固,不可预估的未来被视为天大的风险。
失去拥有的一切,
一切也就从头开始了。
不过,一年之后,回头看来。
体制给我的东西,没有因辞职而失去半分。
2
内心的稳定
来自傍身的技能
马云说:“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只有两点最真实: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
而我,属于第三种。
体制,让我快速成长。
办案600件,接访200次,授课1万人,撰稿50万字。
早来晚走,擦桌拖地;
提审讯问,材料备齐;
订卷印卷,接案登记;
结案汇报,归档完毕;
授课宣传,开会学习;
可研调查,项目落地;
组织活动,美工设计;
上检委会,下施工地;
走现场,审嫌犯,尽全力,办铁案;
写材料,返六稿,倾全心,出精品。
检察长说:“要做就做让自己佩服的自己。”
3
辞职后
是对自我的探索和认知
刚刚辞职来到深圳的时候,我遇到一个无法理解的问题——规划。
律所主任告诉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当时一脸蒙圈,仅仅是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像放暑假的小学生一样乐在其中。
先是结识了技术派律师、兰心团队创始人莫丽冰律师,学习了镐赞的青狮营课程,用一个半月完成了Win向Mac的转变,学会了高效工作流。
后来听了很多业务课程,汪腾锋律师的艺术诉讼技法、方亮律师的举证三轴法、刘平凡律师的刑辩规范化,资深律师的风采让我大开眼界。
之后参加了牛律师机构的刑辩特训营-福田营,不仅系统学习了刑辩规范化的实务知识,还认识了很多优秀的青年律师。时隔一年,同是副班长的北京盈科(深圳)律所的宁瑞律师,在三个季度内,奇迹般地创造出3个不起诉、1个撤案、1个绝对不捕、1个重大贩毒案唯一保命被告人的辉煌战绩,让我见识到刑辩规范化的强大魅力。
一年间,深圳的青年律师给我很大信心,也许规划就是这么顺其自然吧,志趣相投终会走到一起,共同前行。
4
很多事情不是难才不敢做
而是不敢做才难
从检察院辞职出来做什么?
做律师呗,还能做什么?
是啊,我原来也是这么想。
时至今日,在一年的时间里,我除了实习之外,还做了PM、做了UI、做了VI、做了UX、做了KM、做了NM。
你说这些是什么鬼?和法律有什么关系?
是的,完全没关系。
之前,每当提及辞去公职的事情,总是无一例外被评价为有勇气。
既然离开体制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呢?都只是离开自己的舒适区罢了。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
第二家律所,我仍然选择了精品所,而且选择做一件公益的事情,把刑辩规范化做成一款软件,帮助刑辩律师提高办公效率和办案效果。
现在已经进入测试阶段,希望日后经过不断迭代,能够成为刑辩匠人的利器。
5
选择没有对错
人生活的就是“我愿意”
能够进入体制的人,大多各有所长。
在体制内,我见过很多匠人,我始终对他们充满敬意。
他们当中,有的在体制内得到了重用,有的暂时没有得到机会。无论如何,他们都从来没有停滞提升自我的脚步。
体制内不是小天地,比体制外更加大有作为。就拿我辞职前做的最后一个项目来说,用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禁播辐射全省范围的18条虚假药品广告。三天后,《联合早报》报道了此事,听说对走私活动都产生了威慑作用。这样的公益事业在体制外是很难实现的。
辞去公职,不是一件拿来炫耀的事,也不是所谓勇气使然。我始终相信:爱学习、肯拼搏的人,不管在哪里,都不会差。
面对人生中每一次选择,心中的一句“我愿意”就是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