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有好酒,老板很靠谱,交流请留言】
不受樽酒
孔子死后,弟子分八派,曾子为正统。孔子的孙子子思从师曾子,得儒家真传。其承传弟子又是孟子的老师,史上称思孟学派。
他享年六十二岁,被尊为“述圣”,主要著作是《中庸》。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孟子》合称《四书》,为之作注,成为学子必读之经典。
子思也是当过鲁穆公的老师,名气和水平在现在的院士之上,按说至少也是要吃香的喝辣的,可是他一心做学问,生活相当拮据。有时甚至捉襟见肘,有上顿没下顿的。
有一次,他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躺在床上,昏睡度日,不能著书,也无神思考。正在这时他的朋友季孙听说了,亲自驾车两辆,满载以粟,前来救急。子思开门迎客,大喜过望:“先生雪中送炭,孔伋我恭敬不如从命,全都收下了!”
接着,他又感慨一番:“你知道吗,粟受五行之气,有五形之变,生为苗,秀为禾,果为粟,去皮为米,蒸饭可食,明天它就变为我的盘中餐了!”
第二天,他正在家狼吞虎咽,又来了一个朋友叫子或,挑着一副担子,一头一只筐。一只筐里放着一个盘盒,里面是一串烤肉;另一个筐里,是一只酒樽,盛着美酒。这酒樽,下有三只矮脚,侧有一对耳环,形状似鼎,制作精细,上古时代没有酒瓶子,都用它来盛酒。子或正要取出他的礼物,子思却一摆手作了个揖:“先生的好意我领了,恕孔伋不能受此礼!”
子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我就不明白了,昨天季孙送来两车栗,你收了,今天我送来一樽酒,你却拒我门外,这不是取多而辞少吗,于义不容啊。再说季恒子和我都是你的朋友,你厚彼而薄此,于情也不合,我一向主张助人为乐,不图后报,借人遂忘之,与人如弃之,如今你无我有,你无故不受,于理又不通啊。”
子思回答道:“先生息怒,孔伋我不幸而贫,至及困乏,将绝先人之祀,所以受粟,因为是生命之必须。而酒肉是宴席之物,不是现在的我应该追求的,才有温饱,就思饮宴,此乃不义也。违背良心做不义之事,而又不和朋友说心里话,那才是无情啊。我受礼不为富贵,拒礼只因不需。我听说,送人不需要的东西,不如弃之于沟壑。孔伋虽贫穷,总还不愿意以身为沟壑,这就是我做人的原则,我的理呀。”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喝十年酒。子或心悦诚服挑着担子,回去了。留下了一段子思贫穷不能移的佳话。
文章来源: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酣客公社;百度图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