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是同类,是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那是人生一大乐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有知道、知识、通“智”时智慧的意思人家不知道我、不了解我,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那不才是君子吗?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非常有感触这句话,这是我的第一家公司的名字,当时想做大学生市场贸易,就从论语中取了这句,起名为朋乐网,这一晃七八年就过去了。时间过的真快,不过如果我现在为公司起名字,不会这么起,因为“乐”是多音字,名字最忌讳多音字,传播成本太高了。这句话很好理解,比如我们可以代入名词,大学同学从远方来,开心!战友从远方来,开心!我有两个朋友,在义乌经商,我们的志向都是做企业家,所以我一旦去了义乌,两个人轮流招待,十分开心,在一起也多是聊天,相互交流思想。这里引用王志纲先生的一句话“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这就是相互增益,还同一个方向,这是上行的交流!开心是必然的!
“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有意思,我扩充一下,所以,分了三个层次,知道、了解、理解,这是哪个阶段对应的人不同,知道不知道我,那是万千大众,这个很好克制自己,只要自己不是爱表现的人,问题不大;了解不了解,那是亲朋好友,问题就大了,一般就很难能克制自己了;理解不理解,这就是最高的度了,一般针对于至亲,自己至亲不理解自己,少有人能克制自己不愠!因此由远及近,3个层次,最高阶段我很难克制自己!
人不知我,不知什么呢?从孔子来说,是自己学问太大太高了,别人理解不了,你怎么跟他说,他也不懂。终于,他以为他懂了,其实他“懂”的,根本不是你说的那回事!这时候,不生气,才是君子。人与人之间学识、阅历、见识不同,所说的话和做事方式效率有所不同,我就发现了,我做的某些决定,家人不理解,还很肯定的反对我,这个时候我几乎克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虽然常以“当他们到了我这个阶段,自然就明白了,无需理会,无需解释”。他们不懂,不管他们,自己先做出来,再说!
其实,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别人知道的事,我们又都知道吗?不要认为别人跟自己一样,我知道的,人家就有义务知道;我认为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别人也应该很明白。也有一些对于别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我们根本弄不了呢!
其实,从本质上讲,完全知道、了解、理解自己的人,只有自己,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知道了这点,人不知,就是自己期望太高,不报期望,则人生处处是惊喜!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一切都是难等可贵!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门修行,修的是什么?自己的心,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是要切己体察,时刻注意,事上磨,事上练,困知勉行,知行合一。
特备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属八宝先生,实名:王亚辉,如有合作敬请简书联系。
求点赞!求关注!求打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