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简书优秀作者文诗荟萃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
【羽木原创】读鲁迅散文诗《影的告别》有感

【羽木原创】读鲁迅散文诗《影的告别》有感

作者: 小喵叫土豆 | 来源:发表于2020-08-26 17:11 被阅读0次

    今天写第二篇关于鲁迅先生野草集中收录的散文诗《影的告别》,同上篇《秋夜》一样同时创作与1924年。

    初读该文时没能完全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于是再结合历史和作者本身背景因素仔细复读几次。现有感于下文。

    本文不同于《秋夜》大量比拟象形的手法,而是单采用了一种描写对象“影子”,且全文以影子的主人翁角度以切入点进行自述。读来细细感觉是作者笔下的呢个拟人化了的影子正与我们面对面地讲述着他的所思与所困。全篇也并没有大量的景物衬托与渲染,而单单就只从一个“影”开始直至结束。

    本人在仅读到题目四字《影的告别》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篇可能以比较温婉浪漫的文风写成的散文诗。但接着读下去同时了解了相关背景原因后,便知这“告别”之中夹杂着太多自我的焦虑矛盾之感。分析此文我感觉不能不提1919年,民国八年,5月4日爆发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而鲁迅与五四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而鲁迅先生就是新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启蒙者和先驱。鲁迅先生本人也曾清楚的说过:“我的写作基本上是启蒙主义”,但他也说过:“我的《野草集》不适合青年们读。” 而本篇正是收录于野草之中,或许是因为野草集展示了太多作者的自我矛盾与挣扎。

    鲁迅先生是在感情上很欣赏并珍视当时的新青年们的,从他的很多文章中我们都能明显的感受到。之所以认为他不提议青年读野草集,可能是不想让他们也如同自己一样的迷茫与彷徨。当鲁迅加入五四杂志《新青年》写作之前,他就提出过两个问题。第一,旧封建制度犹如一个牢固的铁笼,我们真的仅仅用文字和笔墨就能冲破牢笼吗?第二,即使是成功唤醒了沉睡中的青年们,但我们能给他们指出一条明确的出路吗?在当时的文化届对西方民主科学的态度有三种方向:一种是绝对西化的态度,一种是东方守旧态度,另一种是中立态度。第三种也就是鲁迅先生的态度,他支持西方的先进,民主与科学,但也看到了其中的弊端。也就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他既想拯救封建的旧中国,又不想一头栽进西方绝对化的道路使得人们再一次进如另一个弊端。可见当时他内心的自我煎熬与矛盾,他所做的一切选择和所走的每一条路都可谓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后来五四运动失败,他内心的自我煎熬更是达到了极致。从该篇散文诗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影子的自我挣扎。

    开文第二段影子便说我不乐意去的地方有三个,天堂,地狱和将来的黄金世界。这里是指三个不同的中国形态,他不愿意中国继续守旧,也害怕现在所做的选择更担心将来是否真的会一如所愿。文中的影子完全可以视为是现实生活中鲁迅先生的另一个自我。他想拥有自我,想与那本就不可分割的身体告别。可是告别了又能去哪里呢?黑暗会吞噬他,光明会让他消失。那不如就彷徨与明暗之间吧,但他又是不愿意这样欺骗自己的心。于是决定还不如就让黑暗吞噬了我吧,喝干一杯酒已示告别的决心。这里完全体现出了我在上文提到了他对于新文化启蒙的矛盾犹豫之深,黑暗中是看不到方向的,就如新文化未来的方向也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他害怕自己唤醒了青年,却无路可指,让他们深陷困惑的泥潭。这种作者深深的自责尤其是在五四失败后更加强烈。可能呢时的鲁迅不下千万遍地问过自己,自责过自己。

    可文章的结尾影子在经过漫长的自我挣扎后还是做出了选择,他说:“我愿这样,朋友——”。作者愿意投身黑暗之中,愿意为了新中国而奋斗到底。即使我会完全沉没于黑暗之中,那也是属于我的世界啊。他尊崇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也和历史相契合。当时的鲁迅是站在中立矛盾的角度上,但他本人还是更愿意用大无畏的精神去勇闯西方新科学民主的大门,本文末尾也是明显感受到了作者坚定的决心!

    今日日更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简友们支持与改正。明日我们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羽木原创】读鲁迅散文诗《影的告别》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xf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