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回忆(四) 居家生活

作者: 李_光宇 | 来源:发表于2021-01-02 20:00 被阅读0次

现代居家生活更多是体现追求闲散,休闲,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记忆的20世纪60年代的居民家生活只是贫困与生活的艰难。

我家四口人,住在由办公楼改造为宿舍的砖木结构2层楼房的2楼,楼内平面为内走廊式布置,一楼与二楼之间由木梯连接,家里共有2间房,均朝西南方向,是由大办公室中间加隔板隔开的。

记忆中家具主要是二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后来听父母说,才知道那是单位的旧办公座椅,发给我们家使用的,双人床和单人床各一张,均为棕绷垫,也叫棕绷床或绷子床,将棕绷垫搁在床架上,现在家具店已不易买到,现在年轻人也很少见过。

相传,棕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宋代,那时棕绷算是有钱人才能使用的奢侈品。据说发源地就是今临安(即杭州),周边一带富裕人家在嫁女儿时都会备上一个棕绷床,以寄托对女儿未来婚姻生活的憧憬。

棕绷床透气好,棕绷上下左右都很透气,不会有潮湿情况,正在发育、颈椎、腰椎不好都适合睡棕绷,夏天舒适凉爽;弹性好,不硬不软,利于骨骼生长。

单人床是我和妹妹睡的,到了夏天,在床架上绑上竹杆就可以挂上蚊帐,每年立秋前后,还要把单人棕绷垫搬到楼下用两个长凳垫着作为乘凉用的凉床。后来,托人从山里买了竹凉床,才取代了这个棕绷垫。

改造的房子,家里没有自来水,用水要自己去挑,但每家窗口装了一个下水管道口,脏水从这里倒掉。

倒水任务都由大人完成,孩子倒不好,会漏到一楼住户家的窗台上,虽然原来楼下地面是绿化带和水泥路,但窗下还是杂草丛生。

有的二楼住户就直接将脏水向窗外倒出。

院子里住户,用水要到院子大院门口水房去抬。因此,为了方便,家家户户都备有一个储水缸,还加了一个盖子,家里大人怕孩子在家玩水,落入水缸。

通常每家都给孩子立的一个规矩是“不准玩水”。那时,父母让我和妹妹互相监督。

不知什么时候,家里添置了一个方桌,黄色油漆漆的,真好看,因为家中的桌、椅子都是单位配给的旧办公用桌椅,颜色都是栗壳色的,时间久了多少感觉有点陈旧。

新买的方桌没有配椅子,用了二条长板凳作配套。

另外小时候我和妹妹也用过一个很小的圆桌,台面和桌腿可以分离摆放,腿收起可以交叉折叠,桌面折叠后呈正方形,打开是一个园形桌面,当时只有二个小方凳,做工很讲究,颜色是绿色漆有花纹,父母在方桌上吃饭,我和妹妹就在绿色的小桌子上吃饭。

那时父母买这个小桌子可能也是准备响应党的号召,多生孩子,准备留给四个子女使用的。

那知1959年后,60年闹饥荒,吃不饱饭,后来各种运动一个接一个,父母也都是运动员,当时他们也许已无暇顾及再添个宝宝了。

那时,每家都有一个煤球炉,都放在内走廊里自家的门旁,由于二楼是地板,大家都在煤球炉下垫几块砖,防止炭火烧着了地板。

那时,烧饭做菜的炊具主要有钢精锅、铁锅、砂锅,还有一个烧水壶,这些都是标配。

条件好的家庭也许会有备份,钢精锅用来烧饭,烧汤或加上篦子蒸馍(南方人称馒头),铁锅是生铁的主要用来炒菜、烧菜,砂锅主要用来炖汤,炖煮猪头或猪头肉汤,一家烧个肉汤,整个二楼都香的受不了。

冬天每天晚上要用水壶烧水,装在水瓶里留作第二天早上洗脸刷牙用。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有二只竹壳水平。

由于吃水不方便,靠肩挑,所以家里用水特别珍惜,通常洗菜都水是要用来拖地板的,或者用来刷洗痰盂,不舍得倒掉。

在夏天,洗澡就更困难,通常里面一间房用于洗澡,拉上窗帘,用大木盆,倒上水坐在盆里洗。

洗澡的水倒出来用桶装好,用来拖地板,水经常会泼洒一地,要用拖把拖干,那时的拖把都是自己的旧衣服撕成条,用铅丝扎在拖把柄上的。

窗帘也是自己做的,用两根洋钉钉在窗户的两边,在布店里裁一块宽幅的花布,用针缝上铁环,穿在铁丝上即可。

夏天,一家人洗澡用时很长......,那时没有电视,洗完澡后父母还要洗衣服,开着小灯,节约用电,很快就到了睡觉的时间。

服装的功能是遮体御寒,六十年代,老百姓凭布票购买衣物,而且布票是限量的,衣着的色调以蓝、灰、绿、黑、白为主。

服装样式比较单一,人们的着装比较传统,春秋季男性以中山装、工装、军装为主。男性夏季以白衬衣,蓝绿灰色的长裤为主。女性夏季一般着碎花衬衣或者碎花裙子,均以棉布为主。

直到七十年代初,人民的穿衣问题才得到了解决,基本能够穿暖。但是服装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新衣服只留过年过节才穿。

七十年代中期,化纤衣物才逐渐流行。

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大意是:居住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居住环境对于人的生活乃至生命进程是多么重要。每一民族都有自己住宅的历史,其中渗透了浓厚的居家生活的情怀。

60年代,我们称为是英雄人物辈出的年代,一言一行都被灌输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60年代,中国人民经历了生活的苦难——饥饿,生活必需品的极度匮乏。

当日常生活异化为政治生活,“文化大革命”终于爆发,整个中华民族都为此付出了代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好回忆(四) 居家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xy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