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梅杜莎之筏

梅杜莎之筏

作者: 007迭代帝4616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20:42 被阅读0次

在硅谷来信中听到了吴军讲梅杜莎之筏这幅画,知道了原来浪漫主义绘画的浪漫主义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浪漫主义是与古典主义相对相对而言的,古典主义强调美的共性和客观性。古典主义画家绘画的目的,常常是讴歌英雄,反映出时代的精神和歌颂美好的生活,反映出来的美相对都是客观的、写实的,不太掺杂个人的感受。古典主义在创作技巧上要求线条准确,因此非常强调素描的基本功。浪漫主义则相反,特点则是张扬个性,并希望跳出古希腊和(新)古典时期定义的那种标准的审美。画家追求个人内心的独特美感,他们试图通过绘画揭示独特的自我,实际上这体现了审美的主观性。因此,在画家的笔下,自然的形象,比如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再是创作的原型和对象,而是体现画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假托。在创作技巧上,浪漫主义强调色彩,而非线条。

同时兼顾色彩和线条,这并非做不到,而是没有必要,画不可能取悦于所有的观众。好的画家都懂得取舍,他们会突出自己的风格,加进自我的元素。这样的画,才有特色,术艺术价值才高。

本画的作者叫席里柯,师从古典主义画家,但后来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后,便不受古典主义的约束,在绘画上开始大胆地表达个人的情感,风格上他的绘画色彩对比强烈,笔法奔放,整个画面富于戏剧性变化。于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诞生了。他创作出了自己的代表作《梅杜莎之筏》。

画的内容源自真实的故事,简单来说是一次海难导致的人吃人的事件。结合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拿破仑刚刚在滑铁卢战败,波旁王朝复辟,整个法国处于黑暗的专制统治之下,这件事激起了法国民众对专制制度的不满。

席里柯从真实事件出发,创作了这幅世界名作《梅杜莎之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的向往。

为了创作好这幅画,席里柯可谓呕心沥血,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包括亲自采访幸存者,亲自去医院看病人,以求描绘出给人最强烈冲击的画。

《梅杜莎之筏》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先河。

相关文章

  • 梅杜莎之筏

    在硅谷来信中听到了吴军讲梅杜莎之筏这幅画,知道了原来浪漫主义绘画的浪漫主义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浪漫主义是与古典主义相...

  • 梅杜莎之筏

    “梅杜莎号”是当时法国的一艘军舰,1816年它作为旗舰带领三条舰船前往塞内加尔,执行接受英国归还该殖民地的任务。船...

  • 名画欣赏《梅杜莎之筏》

    这幅画描绘的是法国19世纪的一场真实海难,它就像是一部非常写实的新闻纪录片。要知道在当时,这样的现实灾难题材进入绘...

  • 名画初赏

    《梅杜莎之筏》1819 ,是19世纪纪法国浪漫派画家席里柯的作品。 浪漫派是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的艺术流派,于此...

  • 籍里柯 《梅杜萨之筏》

    《梅杜萨之筏》取材于历史真实事件。1816年7月,贵族出生的船长肖马雷对航海知识一窍不通,却被法国政府指派驾驶“梅...

  • 法国名画《梅杜萨之筏》

    几个月前在拾遗看到一个活动,被这句话打动,“你太累了,开心快乐比什么都重要”,于是订阅了马伯庸的冷门书单这个栏目,...

  • 杜莎夫人蜡像的制作流程

    杜莎夫人制作蜡像的技术来自于一位医生,同时也是蜡像制作人。杜莎夫人的母亲曾是这位医生的管家,后来杜莎夫人成为传人,...

  • 上海旅游游记 part3

    杜莎夫人蜡像馆——人民广场——上海大剧院——新天地 杜莎夫人蜡像馆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于2006年5月1日开 业,...

  • 杜丽莎

    杜丽莎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一个60岁的美丽女人 在这个比拼高音的舞台 她是一个以情感唱歌的人 60岁的女人站在台上...

  • 杨洋“兄弟”入驻杜莎夫人蜡像馆,再看看其他明星,就知道为啥了

    今日,杨洋蜡像入驻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 Tussald's waxwork mus...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梅杜莎之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yf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