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做任何一件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只有想清楚目标,我们才能确定方向,才能定下心来,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前进,最终才能有所收获。
1.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你为什么要阅读,阅读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阅读一般有两种目的,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其间的差异不可以道里计。
第一种意义是我们自己在阅读新闻、杂志、自媒体等东西时,凭我们的阅读技巧与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这样的读物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因为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的理解力就已经与他们完全相当了。
第二种意义是一个人试着读某样他一开始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就是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这个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
这也是大多数人真正想通过阅读获得的能力。
如果你阅读的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者文章都读。
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就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得到增长。
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为了讯息而阅读,就跟为了娱乐阅读一样,没法帮助你的心智得到成长。
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阅读。
2.阅读的选择:书籍的金字塔
市面上出版的书籍有成百上千万册,其中百分之九十九对我们的阅读技巧毫无帮助。
有许多书只能当做娱乐消遣或接收资讯用。娱乐的方式有很多种,有趣的资讯也不胜枚举,但是你别想从中学到任何重要的东西。
这是第一种类型的书籍。
第二种类型的书籍是可以让你学习的书——学习如何阅读,如何生活。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或万分之一的书籍合乎这样的标准。
这些书是作者的精心杰作,所谈论的也是人类永远感兴趣,又有特殊洞察力的主题。
比如专门介绍如何阅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等等。
在几千本这样的书里,还有更少的一些书——很可能不到一百种——却是你读的再通,也不可能尽其究竟。
我们如何分辨哪些书是属于这第三种类型的书籍呢?
当你尽最大的努力阅读完这一本书,把书放回书架上的时候,你心中或有点疑惑,好像还有什么你没弄清楚的事。这时候,我们有义务重新打开书来,厘清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并想办法找到答案。
再次重读的时候,你会发现书中的内容好像比你记忆中少了许多,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中你的心智得到了成长。
这种类型的书籍,会随着你理解力的提升,越读越薄,直至你完全吸收、消化书中的所有精华。
例如管理领域的彼得·德鲁克的一系列管理类书籍,金融领域的彼得·林奇的一系列投资理财书籍等等。
第四种类型的书籍,它们属于最高层次的书——只占浩瀚书海的一小部分——你在重读时会发现这本书好像与你一起成长了。
一本书怎么会跟你一起成长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一本书只要写完出版之后,就不会改变了。只是你到这时才会开始明白,你最初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现在你重读时仍然超过你,未来很可能也一直超过你。
因为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书,所以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
你先前读过的时候感到心智的成长,并不是虚假的。那本书的确提升了你。但是现在,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尽头。
这样的书,可能不超过一百本。对任何一个特定的读者来说,数目还会更少。
例如对我个人而言,《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经子史集、诸子百家,就属于值得我一生去阅读、去践行的好书,伟大的书。
3.最后的总结
1.我们阅读的目标,主要有两种:
①为了娱乐、资讯而阅读。
②为了增进理解力而阅读。
2.我们如何选择阅读的书籍,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别:
①第一种,只为娱乐消遣或接收资讯,这种书籍成百上千,但对提升我们阅读技巧毫无帮助。
②第二种,指导我们学习如何阅读、如何工作、如何生活的书。这些书是作者的精心杰作,所谈论的也是人类永远感兴趣,又有特殊洞察力的主题。
③第三种,属于第二种书籍中的经典,只通过一次两次阅读无法完全消化书中的内容,需要通过多次阅读、思考,才能越读越薄,完全吸收书中的精华。
④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书籍,属于千年不朽,能永远传承的经典。这种书籍越读越厚,能一辈子陪伴我们的成长。这种类型的书籍,只有不到一百本甚至更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