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对孩子们玩电脑和平板束手无策,不说吧,心里不安,说吧又限制了孩子。这几天听完老师的课后,慢慢学着放手,以前会把电脑和平板藏起来,现在正大光明放在桌上,啥时候想玩都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需求不被满足,受到限制的孩子会有匮乏感,反而越大对被限制的事物有需求。我自己不喜欢吃零食,尤其是饮料,所以也通常不赞成孩子们喝饮料,多多每次想买饮料的需求都在这里遇到阻力,相反,多爸对孩子是完全满足,在他那里多多的饮料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有一天,她和爸爸一起买了饮料,看到我赶紧藏在身后。看到那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说:多多,买都买了还要藏起来,是怕妈妈说你吗?她说:我知道饮料不健康,只是想偶尔喝一次。
想起孩子更小时候的一件事,有阵子尤其喜欢奇趣蛋,让爸爸妈妈买经常会以各种理由不被满足,后来定期给她零花钱,我们约定可以自由支配,我看到她连续买了十多个奇趣蛋,这个需求被彻底满足后,她很少再买奇趣蛋。
一个需求被满足后,孩子会产生新的需求,物质需求被满足后,才会有更高的精神需求。
不就是一瓶饮料吗?和玩电脑和平板一样,孩子们要看大人的反应和脸色,累不累?推而广之,在父母有限制的地方,孩子都有小心翼翼和不被满足的担心,慢慢的,她的真实需求被压制,取而代之的是父母的需求,社会我越来越大,她内在真实的自我越来越小,更甚者,失去自我。
我觉察到自己,做一件事情,会在意妈妈的反应,我本来想这样做,但是怕妈妈不开心,而委屈求全选择妈妈喜欢的,即使坚持了内心的选择,内在也有隐隐的担心,怕妈妈说啥,怕妈妈不开心。不管做什么事情更多的是担心,这种状况下,生命呈现的是一种扭曲状态,而不是自由舒展。一个被恐惧和担心填满的孩子,她不快乐,她不能享受专注和投入的乐趣。
在这不能独立的背后,是自己不够勇敢,没有义无反顾做自己想做的事,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也许有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在觉醒的那一刻,选择权在于自己。选择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完全满足的背后是,孩子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你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你值得拥有,你可以掌控自己的生命,爸爸妈妈爱你并相信你!
所以,我也该学习放手和不控制,不让自己的局限成为孩子的障碍,孩子天生智慧,让其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