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双城记》里写下这样的句子: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也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
~~~~~~~~~~~~~~~~~~
01
我想把上面的话倒换一下顺序: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也是智慧的年代;
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也是信仰的时期;
这是失望之冬更是希望之春。
02
最近越来越感知这个世界是一个矛盾体,清楚的/未知的、积极的/消极的、伟大的/渺小的、昨日的/将来的、有用的/无用的、亲密的/疏远的、习惯的/不适的、显现的/潜在的、生理上的/精神上的、快的/慢的、规律的/无序的、受控的/自由的、躁动的/恬淡的、你的/我的、易逝的/永恒的、轻的/重的、爱/恨、言/行、进/退、施/得、遇见/离开......
这一切随时随地呈现在人的面前,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有意义,它们彼此映照,并在不同的场景下发生角色转换,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过去兆见未来,过去也未必兆见未来;种瓜得瓜,种瓜也未必得瓜。这样的矛盾体,让人获得智慧有时也让人迷茫,让心胸变宽广也有会导致狭隘,带我们去过寒冬适时也回赠我们春天。
越来越发现自己赶不上趟,比如说引以自豪的产品在市面上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但自己又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再比如人人都知道互联网化的发展趋势,自己却一直找不到接口;有时在坚持传统与推陈出新两者之间裹足不前,总觉得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甚至这个时代的新生代与我们之间,说话的方式和内容犹如两个世界。这些导致我们怀疑、焦虑、徘徊不前,觉得现实很难更新,觉得现状没有改善空间,觉得用户不会多花钱买高性能的东西。真的是这样吗?何不来听听那些远见卓识的人怎么说。
03
KK在他的书《必然》里,写下了这些激动人心、引人入胜的句子:
在2050年,会有另一个白胡子老头问你:你能想象在2016年当一个发明家会有多棒吗?那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
在2050年,大部分运转人类生活的伟大产品、主导生活的重要科技,在2016年以前还没有发明出来。没准互联网在未来会有别的名字。
2050年的网络应该不会是更好的网页,它会变成别的东西,它与今天网络的差距,就如同(当前)网络与(当年)电视的差距。
我们与动物祖先的区别,在于我们不仅满足于生存,还要疯狂着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欲望。正是这种不满足,触发我们创造、推动我们成长。
04
吴伯凡先生常常在他的音频作品里这样说:
We are often blind to our blindness.
我们常说的世界未必是真实的世界,它只是你眼睛所看到的世界。
大多数人是因为看见才会相信,只有少数人是因为相信之后才会看见。
05
有没有被这些话刺激到?也可以说是心灵鸡汤,如果仍站在原地而没有行动的话!
但,为何不选择相信未来可期去试试看呢?我们可以尝试接纳一切的矛盾,认同各种可能性,尝试用行动走出盲区,信奉这些话并始终将其当作我们的指路明灯和前行的动力。难是必然的,貌似收获也应该是必然。
做一个未来参与者,试想30年后自己就是那个白胡子老头,手拿摇扇微风拂面地给年轻人讲讲当年的故事,多惬意!啥,摇扇?是哈,到那个时候可能就没这玩意儿。
KK 伯凡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