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无穷,仿佛击响心中的鼓,余音袅袅。闭上眼,我似乎梦见了时隔几千年的时光ーー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公孙衍; 神机妙算、坐镇深山的鬼谷子; 老辣有度、料事如神的卫公;好胜欲强、利欲熏心的魏卬....在跌宕起伏的故事里,多少我也收获到了些感悟。 其一,好胜心太强,终究不能成功:
好胜心过强的人莫过于魏国的太子魏卬。年轻气盛的魏卬带领下的魏卒骁勇善战,攻打卫国城池时,他原先计划五日破城,不料连攻八日,城池依旧挺立。 堂堂大魏铁军,连不堪一击的弱卫城池也奈何不得。 他挂不住面子,愤怒而发起猛攻,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被欲望冲昏头的他,思想已被扭曲了,每攻下一座城池,便觉自己大有作为。再到后来,公孙鞅特设一字蛇阵型引魏卬上钩。龙贾作为老将,苦口婆心地告诫魏卬这是计,但他被之前的胜利蒙住了眼睛,自信满满,一直前攻不退,十几万将士最终溃不成军。
其二,最后把你杀死的不一定是敌人,而是你所谓的朋友:
在混乱的战国时期,尔虞我诈笑里藏刀的事例太多了,我就举一个最经典的事件。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 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下。 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 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 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行,心中大喜。 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行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以前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
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 公子行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行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 会谈那天,公子行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 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鞍还摆宴款待公子行。公子行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行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 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 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适用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