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育儿嫂休假,不得不回老家帮忙带孩子。
和14个月的儿子相处了几天,简单一个字:累。身体累,也心累。
身体累,是因为他实在精力充沛,不停的走动,两手也从未停过。不是跑到厨房搬垃圾桶,就是试图上下楼梯,摸电线、抓菜刀……我不停阻止,但无法沟通,打也没用,责备也没用,他还是一如既往,最后我只能把他抱来抱去,控制他的行为。这种挥拳打空气的感觉,让人心累无比。
眼看孩子蹭蹭的长,怎么办?
如果不教导孩子,或者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学校,那结果是很糟糕的。爷爷奶奶难免溺爱过甚,而学校,还可以指望么?
若是按照自己的本性教导孩子,我相信孟子所说的“人之初性本恶”,那孩子就成了我的出气筒了,顺者昌逆者打,最后管教出来的,不是“顺民”就是“叛逆”。
所以如同要开汽车,必须学驾驶,要教孩子,也必须学育儿。要花很多时间,但这乃是投资,而不是浪费。将孩子教好有三点好处,一是有成就感、少烦心;二来是多活几年,免得被气死;三,教育孩子能提高我们的品格和能力。
最近买了几本育儿的书,第一本叫《正面管教》。作者提出了教育孩子的很多办法。
宗旨就是正面积极的教育,比如鼓励,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负面消极的教育,比如责打、放纵。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说过更高级的一句话:己所欲施于人。
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把孩子看成平等的人来看待。试问如果对待自己的恋人,希望去纠正他的错误,会如何做?会不会打他一顿?或者讽刺他,嘲笑他?会循循善诱对不对?因为你在乎他的心情,照顾他的自尊。
这也是对待孩子的一个基本的态度。他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我们的孩子。
责打,在短期是有效的,但从长期看,不能使一个人变的更好,看起来好的结果,是变成一个“伪君子”或者“老好人”,坏的结果是比不打更糟糕。
所以书中提出了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和善,就是不责打;坚定,就是不纵容。而代之的,是鼓励。因为鼓励,可以帮助孩子积极的面对和解决他的问题,并且建立负责任的态度。
其实在平时的沟通中,不也是如此么?鼓励别人,解决问题的态度,也是沟通中的良药。所以一个育儿高手,我想也是一个沟通达人。
总而言之,育儿需要学习,而且育儿中有大学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