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末,我很幸运参加了第十二届"双核素养视角下"的带班艺术与育人方略研讨会,其中郑立平老师《走向卓越:班主任的格局思维与追求》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讲座伊始,郑立平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座的各位老师,喜欢班主任工作的请举手。”现场举手的老师寥寥无几。见此情形,郑立平老师笑了:“已经两场培训了,为什么大家还不喜欢班主任工作呢?”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做班主任,我是真心喜欢,而且越是做班主任越喜欢。是因为被学生挂念的原因吗?是因为与学生相处的快乐体验吗?还是因为与学生一起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不知道,即使忙碌,即使劳累,我也愿意走进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心里,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是五彩的,独特的世界,吸引我不断探索。亦如我的一位同事所说:感觉不当班主任的教学生涯是有遗憾的。 一再要求班主任辛劳付出、透支、完成任务的所谓管理,是一种工具式的悲剧生活,也必定越来越被班主任老师抵触、摒弃。郑老师的一句话道出班主任的生存现状。
郑老师的课信息量极大,可谓字字珠玑,每一句都值得记录,我也从中体悟到许多治班之道。
恐惧、忙碌、焦虑常常是因为我们受了太多的误导,人的思维是最大的牢笼。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问题,格局太小,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所以,班主任要从历史视角,国家视角
,教育视角,学校视角,成长视角,岗位视角,问题教育,个人视角定位自己的工作和职责。看到麻烦,看到事情停止在肤浅,就取不了成绩。听着郑老师成长的故事,看着他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中南的角落,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是那位幸福快乐创余粮的领路人。
教育者在创造新的劳动者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郑立平老师在讲座上说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教育的最高形态是自我教育。”这是教育的一种自然形态,在这种形态中,班主任不是看班带班,而是作为一个陪伴者带领学生在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唤醒”孩子,“影响”孩子,“引燃”孩子。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没有一件事物是完美的。优秀教师,都是双手接纳着残缺,双脚始终在执着地迈向美好!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足,培养自己和孩子的优势,最终成就美好。
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这个角度的转换的提醒很有意义,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眼里只有问题,只注重解决问题,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事情解决了,反而牺牲了师生感情。
关于治班,郑立平老师说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使命,都有任务。一群精力充沛的孩子,怎么期望他能无所事事的坐在班里呢?这让我想起了魏书生先生的治班之道: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班主任工作或许不会在当时就出现点石成金的效果,但在时间的流逝中,会慢慢焕发出独特的光彩。人生最大的奢侈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更大的幸运莫过于,自己喜欢的事能创造价值,能有建设性,甚至能将之做成事业!而我一直拥有这份奢侈,也将把这份事业而不断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