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原单位的同事聊天,她跟我说:“听说你开了一个书店,每次买那么多书看,不累吗?你本来就是一个人带孩子,已经很累了,每天晚上还坚持看书学习,我真佩服你。反正你都辞职了,让你老公养你不就好了吗?干嘛还要那么拼呢?”
“为什么你要活得那么拼?”思索了一下,我想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按照中国传统而普遍的价值观,女人可以不必做事,更没必要活得那么累。我老公自己经营一家美术培训工作室,空闲的时候他自己也会画画去卖,从经济收入上来讲,我完全不用担心辞职后没有钱花。但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件事。因为我很贪心,我既要嫁得好,又要干得好。“嫁得好”是我渴望美满的婚姻生活和一个相爱的人,来共同享受生活;“干得好”是我需要通过事业和奋斗,来实现我个人的价值,来赢得小小的成就感。
爱情的甜蜜不能替代事业的充实。另一半对我的依赖和欣赏,和我的朋友同事对我的赞赏对我来说同等重要,甚至后者更重要。因为前者是因为荷尔蒙作祟,说不定还有点夸张,而后者是实实在在的肯定,这让我觉得自己有光芒。这种光芒比我穿了一件名牌衣服,或者涂了最贵的面霜,要有诱惑力的多。
我在以前的工作中曾经领教过自己的无能、短板和脆弱,它第一时间反馈出我的浅薄、贫乏;工作和事业就像镜子一样,让我知道自己哪里有斑点,哪里有赘肉;它会一次次践踏我自以为是的自尊心。我借助工作和事业的名义去结识不同的人,在和他们的过招中,赢得共鸣和友情的感动,当然更多时候会被甩一脸的淤泥,或者从心底里为人性中并不体面的暗瘤感到心痛。但这一切都是现实,说的不好听,这正是你想要体验的生活,是你天天叫嚣着要“享受”的生活。谁告诉你能被“享受”的东西,就一定是温柔缱绻的好东西。
我以前听过一句话:你对付不了生活的丑,就消受不了生活的美。
我承认有时工作和事业让我变丑了,变得不优雅了,不能轻声细语、淡定盎然地维持美好姿态了,我还因为它变得思虑过度,夜不能寐,紧张焦虑,甚至负能量爆棚,伤害到身边最亲的人。但我依然要义无反顾地去工作,去创造我的事业王国,再难也不能停下追求的脚步,因为没有人比我自己更清楚:在一次次的败下阵来之后,重新站起的是一个更有力量的我。说实在的,我渴望这种力量,这种不依靠任何人,就可以挺过去的力量,这种遇事更沉着、更稳当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之后,如若再遇到此前那个重量级的困难,我不会再沮丧焦虑、满头长包了,因为我获得了免疫,唯有更大的困难才能再一次压倒我。
事业和追求,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相同,当它只是兑换物质的渠道,那么物质一旦满足,便不再需要;但当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得眼巴巴地求着它,求它给你带来看世界的机会、带来感受人情冷暖、感受新鲜事物、甚至感受艰难困苦的机会,那工作和事业对你来讲只好变得无比重要。
我一直以为,对女性来讲,生命中有两道坎,是你的朝气和追求容易跨不过去的:一是结婚,二是有孩子。因为这两件事能给予我们太多正当的或无奈的理由,把注意力放在“实现自我价值”以外的别处。
斗志有时是在生活的琐碎和无望中被迫消解的,有时也是在生活的糖衣和温柔下无形消失的,为什么强调斗志?因为它是一种不放弃的积极的精神能量,它为你带来充实的生活、克服挫折的勇气和凭借自身实力赢得世界某个角落的野心。这更是让一个女性真正实现“永葆青春”的机会。并不是说有工作、有事业的女性就有斗志,做全职太太的女性就没有斗志。斗志是一个人对更完美自我的不断追逐,生活方式并不能衡量是否有斗志。毕竟,这世上既有每天朝九晚五的行尸走肉,也有每日宅在家里的精神行者。但是,工作和事业一定是精神奋斗的重要承载形式,它的现实和琐碎,让你告别胡思乱想、告别自命不凡、告别天马行空。
所以,当有人跟我讲“你一个女孩子,还奋斗这么辛苦,需要靠你来养家吗?”这种话的时候,我会和他之间立刻划出一条大海沟。
我依然喜欢每晚10点之后读书学习。我的乐趣和骄傲,你不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