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如何通过摆放一个垃圾篓来提升环保意识以及其他

论如何通过摆放一个垃圾篓来提升环保意识以及其他

作者: 郭享玖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15:54 被阅读0次

    温馨提示:图片应该不多。。。

    从上周六到这周五,连续参加两个封闭培训,一个在广州,4天,一个在深圳,3天,每天都要和很多初次见面的人聊很多,做很多互动,有趣、烧脑但是累。对天性疏离的我来说,整整一周暴露在需要与人群互动的非舒适区中,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也是难得可贵的探险,同时,远离自己熟悉舒适的物理环境,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 我把那个垃圾篓挪了位置,被保洁阿姨教育了一顿

    事情是这样的,深圳培训的场地我去过很多回,一直对卫生间那个垃圾篓摆放的位置耿耿于怀,因为很不人性化。为了说明,我这个灵魂画手特意画了一个平面图:

    以图中AB两个小人来说明。多亏了从小到大的国民卫生健康教育,“饭前便后要洗手”已经深入人心,洗手容易,如何擦干手值得思考,这个卫生间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法:烘手机和纸巾。对于习惯使用烘手机的A,上完厕所洗完手后,只要转个身抬手就能使用烘手机器。而对于习惯使用纸巾的B,上完厕所洗完手后,需要先折回厕位区拿纸巾擦干手,然后再折回烘手机旁边,将纸巾扔到垃圾篓里。不管是在路程还是复杂程度上,B都比A花费了更多的精力。

    我觉得烘手机很吵,而且并不能很快的烘干手,所以我是习惯使用纸巾的B。但是在这个卫生间内,我是深深地感受到了使用纸巾的困难。首先,相比A,我要走更多的路,而且还要多上下一次台阶;第二,纸巾筒旁边的水槽特别像可以扔垃圾的地方,每次都有把纸巾扔向水槽的冲动;第三、忍住向水槽扔纸巾的冲动往垃圾篓去的时候,总是不可避免要和正在烘手的人打照面,挺尴尬的;最后,厕位隔间内竟然没有装纸巾筒,想直接从隔间内拿纸巾来减少爬台阶和尴尬的路也被堵死了!

    发两张实拍图,让大家感受一下:

    实在忍无可忍,我就只能自己动手了,这次我把垃圾篓放到了水槽边,这样拿完纸巾擦完手后就能顺手直接扔到垃圾篓里,省不少事情,心里也舒畅多了。然而,好景不长,几个小时后等我再去卫生间的时候,垃圾篓又被保洁阿姨归到了原位。我就向保洁阿姨提问说为什么不将垃圾篓直接放在纸巾筒下面,放烘手机那边太麻烦了?保洁阿姨义正言辞回答我:放那里就是要让人觉得使用纸巾很麻烦,然后退而求其次去使用烘手机,减少纸巾使用,提升环保意识啊!

    bingo!果然,垃圾篓的摆放位置是经过设计的!我一直认为好的设计是基于人性,这其中分两步来说明,一来,人性趋利,都追求快速、方便的满足欲求,获得愉悦,比如注射玻尿酸、指纹解锁等,越简单越好。所以,很多产品、服务的设计思路就如同我将垃圾篓直接放到纸巾筒下面,是基于最大化便利使用者的,简单来说,就是让使用者爽。二来,人性避害,极力逃避任何不爽的情况,比如坚持运动、控制饮食等。这个卫生间垃圾篓的摆放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爬台阶不爽,去丢纸巾要跟别人打照面不爽,那就干脆不用纸巾,老老实实使用烘手机了。

    仔细想想,这真是一个很妙的通过令人“不爽”的设计来提升环保意识的个案了,比贴满墙要保护环境的宣传语等手段都来得更有效。据我观察,我将垃圾篓放在纸巾筒下面的那几个小时,垃圾篓的纸巾比放在烘手机下面一天的纸巾量还多。。。罪过罪过。

    - 一个人去看科幻(惊悚)片是怎样的体验?

    托朋友的福,我一个人在广州看了《湮灭》!周三晚上8点的场,工作日本来人就少,我那个影厅稀稀拉拉才十几个人。本来坐最后一排的我并不想和人挨着,所以就往没有人坐的前排去了,导致电影开始后,我成了整个影厅坐在最前面的人,还是一个人一排,超级爽!然而,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我很快就后悔了,哭都来不及。

    《湮灭》之前并没有多少了解,只知道是个科幻片,故事好像还挺有意思的,就看了。我哪知道,它竟然是一个惊悚片:那条鳄鱼,那个熊,那个突然口吐莲花的教授,那个肠子会动的士兵,那个复制人,更要命的是配乐,从来都拒绝任何恐怖题材胆小如鼠的我只能抱紧我的书包,用手遮住眼睛,幸好余光瞄到后排坐了人,让我稍微镇定一些。看完和朋友碰头,吓惨的我抱着她不冷静了很久。

    但是,怕归怕,《湮灭》真的描述了一种关于生命的很有意思的世界观,起码我是很喜欢的。所以,看到知乎、豆瓣上那些为了这个片子好不好而吵架的人,我觉得很奇怪,既然都看过片子了,那就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非黑即白的事情啊。

    关于为什么一个人去看电影呢?广州这次,朋友有工作,不能一起。但我这个人本来就还蛮喜欢一个人去看电影(或做其他事情)的,一来,朋友约来约去总是容易不了了之;二来,难得碰到兴趣相投的人;三来,我看电影喜欢沉默不语。所以,一个人去做些事情不错,有合得来的同伴一起更好,没有好坏,好好享受就对了。

    三、“我很好”并不是真的“我很好”

    我参加了两个培训,第一个培训是关于协作者的,协作者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帮助一群人充分表达后对某件事情达成共识的人,比如协作一个公司讨论要不要实行KPI考核。第二个培训是关于项目管理逻辑框架的,偏向于社会发展领域的项目,比如解决某个地区的贫困问题。这两个培训看似不相关,但是其中的共通性对我很有启发。

    我想用冰山来说明。为什么需要协作,除了通过各种规则、手法、工具等让团体中每个人都能充分表达,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表达出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不仅仅是“我很好”,而是“我很好”背后的需求、动机和逻辑,需要看到海面下的冰山。同理,项目管理的培训,前人多年的经验已经有一套完善的逻辑框架,具备这样完整的思考,那么就能从露出海面的那一小片冰山,去看到没有露出来的大问题。比如“穷”不仅仅是因为“没有钱”。

    相比祖先我们身处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年代,生成和获取信息的成本被降到了最低,手指翻飞按一个“发送键”,无数信息被我们创造,连上互联网,无数的信息向我们涌来,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信息化的红利,但每个人都切身体会到了信息爆炸带来的问题。举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并不能很好的明白别人的朋友圈说了什么。

    协作者培训中,每个人一分钟自我介绍,我说我很喜欢《小王子》。找学习伙伴的时候,一个很爱笑也喜欢《小王子》的姑娘就主动找到我,我们俩就成了四天培训的学习伙伴,一起做练习、讨论,分享,还有聊《小王子》。培训中,需要每一对学习伙伴想一个庆祝的仪式,用在任何两个人觉得有收获需要庆祝的时候。我们俩抓头挠腮想了很久,最终想到了发朋友圈@对方的庆祝方式。

    培训结束后,我发了上面那条朋友圈,并且@了她。很快收到了朋友的评论,以为我是在向某个人表白,于是我赶紧补了一条说明。爱笑的姑娘和我一样,我们正面临着各不相同人生问题,我们都喜欢《小王子》,虽然她认为小王子和狐狸是爱情,而我只确定小王子爱着玫瑰花,但我们都从《小王子》中获得了勇气,所以愿我和她都像小王子般勇敢,认识她很高兴!

    所以呐~~ 珍惜和别人能面对面放下手机交流的机会吧!

    连续七天的封闭培训很累,我有一个很特别舒缓方式,看漫画。今天看了一部漫画,是一个爱情故事,主人公通过互相爱着对方,完成了对自我的接纳,与家庭的和解。对啦,两个主人公都是男的。那有什么关系呢,Love is love!

    此为杂记第三篇。

    杂记第一篇:装!卸!装!卸!装!卸!。。。我中了抖音的毒

    杂记第二篇:年龄大了,还是不要看《小王子》了,容易哭成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如何通过摆放一个垃圾篓来提升环保意识以及其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lq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