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辅导完,洗漱完躺下还有半个小时到12点。想起来还没有日更,赶紧拿起手机记流水账。
儿子自从两个月前右手骨折,中间有半个多月没去上课,现在拆了石膏,还不能写字,练习册都是空着的,晚上回来吃过饭带他一起做。
今晚和他一起复习语文和英语,做从书店买的配套练习题。做英语的时候,遇到几个他不会的题,他一直都在说:书上没有,没学过,超纲了。
难道资料买错了?我将信将疑的打开书,竟然发现在课本的自读部分好几个有一模一样的句子,就生气指给他说:看看,书上明明有呀!
老师都没有讲过!这样的自读部分老师从来都不讲,说考试也不会考。他仍然争辨。
看着他坚定的小眼神,一脸无辜的表情,我当然相信老师可能在平时没有关注这方面。而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又特别信赖老师,老师说的都是圣旨。说不会考,老师不讲,他自然不会主动看。
老师为什么不关注这些自读部分呢?可能是教学任务太重,时间紧张,为了赶进度;可能是老师觉得这部分对他们来说有点难了;也可能是老师没有重视这一部分……
想起我自己教学时的情景,最开始的几年,课后习题都不重视,觉得考试又不会这样考,就懒得看,当然也不会讲。工作几年才发现,原来课后习题和课本关联度很大,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应该重视起来。就开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课后思考题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融合进去。
甚至文言文方面原来不关注的课下注释也重视起来,复习的时候都要点到。因为这是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记得有人说过:高中语文课本上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平时说的夯实基础,其实就是要重视课本。
课本上的知识都没弄懂,一味去做课外习题无多大意义。这是我经常给学生说的话,是经验也是教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