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子、善女人”这两个短语在《金刚经》和其它佛经里多次出现过,粗心的人容易理解成“善男信女”,这是因为在中文里“善”一般被理解为“善良”、“诚实”一类具有道德伦理意义的意思,但是在《金刚经》里,我们发现按中文习惯去理解“善”字总是别扭,甚至说不通!原因有两个:翻译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字词来表达对应的梵文,时代变迁导致字词的意义发生变化。
结合《金刚经》的上下文来看,“善男子、善女人”指的就是那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就是“发大菩提心者”才算善男子善女人,而不是做了多少好事就算——这当然不是说做好事不好,而是说做好事的心里动机才是最重要的!你看某些烧香拜佛的所谓“善男信女”,甚至于某些慈眉善目的“佛门弟子”,放生、吃素和布施……做的好事也不少,但是心里却想着怎样靠佛菩萨保佑发大财成神通,按《金刚经》的标准就不算“善男子、善女人”——“发大菩提心”是最低的准入门槛!什么叫“大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志愿,内心发起这个大志愿了,才算“善男子、善女人”!何为“佛道”,就是“成佛之道”,就是通往觉悟解脱的方法!何为“化众生”?就是要改变烦恼众生的愚昧之心,使之走在觉悟解脱的正道上。这个志愿不能说不大!这个“善”的标准恐怕也是世上的最高标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