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又是雷暴天气,气温比前两天低两度,但感觉上湿闷难当。
晚饭后和孩子一块出去,专拣开阔的地方走,有过多的树木遮挡,都觉得憋闷。
西边有火红的晚霞,只可惜被楼宇挡住。如果要看得真切,要么登上高楼,要么到更开阔的湖边去看,这两样都有些距离。
某大厦前面的绿色草坪很空旷,因为远离居民区,没了广场舞的喧嚣,来散步的人也不多,相对比较清静。
不过,南边的两排老柳树和广玉兰icon,上面不知蹲守了多少只知了,在声嘶力竭地鸣叫,旁边还有蛙鸣在附和。
孩子在安然地走路,没有表现出来很急躁。这个一向喜欢安静的小伙竟然一点不着急,还很陶醉地听着,问他原因,人家说,这是大自然发出来的天籁之音,他并不反感,还很喜欢听。
蝉鸣蛙叫是盛夏的“发言人”,不仅有人喜欢听,树下还有一群男女老少,在打着手电筒找什么,有小朋友惊喜地说,找到了一只。他多半找到一只肥嘟嘟的知了幼虫,刚从土壤里爬出来。
上学时和室友交换过对知了的了解。她是皖北人,管这种幼虫叫“地拉猴子”,说是拿回家用油一炸,特别香,也是优质高蛋白。
我后来在皖北的一座城市,吃到了这种油炸知了,果然味道非常好。在酒店里,这道菜也有,且价格不菲。
小时候在老家从来不知道知了还能吃,我们通常都是用蜘蛛网绷了个柳树圈,轻轻地粘住知了的翅膀,再用一根细树棍插在它的屁股上,举在眼前当微型小吊扇。
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真是暴殓天物啊,没拿它打牙祭。在衣食无忧的今天,老家人更没人打它的主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