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方米的静心》2021-05-03@象州#黄美红
阿紫推荐我们读《一平方米的静心》,昨天开车在樊登读书会上听樊登说书,作者美国知名静心导师,冥想导师沙朗.沙兹伯格,果然能指引我们静谧修心的一本书。寻找自己的一片空间,方寸之间,给世界降噪,让心灵重归正念。心打开了,灵感和喜乐就进去了。
你的生活需要八大支柱:均衡、专注、慈悲、弹性、沟通与连接、正直、意义、开放的觉察
第一个支柱:均衡。释放工作压力。均衡的能力。
能够经常让我们回归到正念的状态,就可以给我们带来均衡的感受。
均衡的能力:用正念去理解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主人翁意识。正念并不改变事情,但是会改变关系,你与工作(事情)之间的关系。让做主的不是你烦的情绪,而是你的正念意识,您与事情混合一体,你明白你在做的事情是什么,与其如何做。在正念当中做事情,带着慈爱和觉知,感受生活的每一部分。在正念中做事情的人,效率更高。在正念当中做事情,他看起来气定神闲 ,做事很慢,但是效率极高。每天拿出半个小时来静坐、正念冥想,大脑更清晰,做事效率更高。
方法一:忙乱时静下心来听周遭的声音,感受声音给你带来的反应,正念的念头很快就会回来了。《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方法二:会议前,看看参会的人,给予他们祝福,祝他们开心、幸福;空挡时间不看手机,而是去泡个茶或者泡咖啡。尽自己所能,给予小小的慈爱举动,也能感受到均衡。
方法三:当负面情绪(贪、嗔、痴、慢、疑、惧等)升起来时,如何快速回归到均衡的状态 “RAIN”方法: R:识别情绪,承认情绪的存在;A:接受情绪,允许自己有这样的而情绪。 I:探究,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分别心、傲慢心在作怪。N:非认同:我可以不用这样,我可以不是这样的人......好好接待家里来的你不欢迎的客人也是一种正念修炼。
平静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有时候,静和慢是可以提高效率的东西,这就是慢以致远。
第二个支柱:专注。做A时,不去想B、C、D......
专注就是集中精神的能力。集中注意力在当下要处理的事情。
不集中精神的几种表现:惩罚式的后悔;对未来不必要的忧虑;一些上瘾的倾向,对过去、未来以及不自主的上瘾倾向,会使我们失去专注力;
专注力:专注力是一门让人把那些像是狂风暴雨散乱的注意力的能量加以集中的艺术,它可以把这些混乱都收复起来。这并不是说,我们永远不要想到过去或未来,而是指我们没必要受制于焦虑的推测以及自我毁灭的思考状态,我们不需要将可能性延长到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应该在今天,在当下就应该抓住它。如果你对未来真的有担心、有焦虑,最有效的应对方式也不是反复的思量,而是认真地做好当下能够做好的事情,这才是专注的方法。
感觉眼下的工作、生活、学习很无聊,无聊的原因是因为你不够专注。游戏没有意义,但是你可以专注、快乐地玩。所以,工作、生活和学习,一样可以在专注的过程中去寻找美好。
拖延症:当你的拖延症严重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事情会不断地积累,事情会带来更多的事情,好多人就这样陷入这样混乱的生活当中出不来。
“单点式的专注”:专注一件事可以有效第解决拖延症。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身边那么多事情上,把要求放低,就做一件事,专注做一件事,比如先叠被子,叠好后欣赏一下它的美,然后再去扫地,扫完第欣赏地板的干净,再去洗碗....这样逐件事逐件事地专注做好,效率就会提高。这就是专注的力量。自尊水平提高,自律性提高,良性循环。
专注接电话:先深呼吸,让自己回到电话这儿,接电话,祝福电话那端的人,给他带来好心情,耐心听电话,不要把情绪宣泄出去。
专注的工具:感觉你的双手,可以让你很快专注,回归到正念,体会手现在的状态,感受手的温度、跳动、弹性、血管、神经的传导、力量、感觉、位置.....就能够帮助我们提供专注。
关注无聊的片刻,关注为什么无聊,识别它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提高自己的专注度,让无聊也变得美好。这也是用“RAIN”方法。
生活中你觉得美好的事情、片刻,不是因为这些东西让你美好,而是因为你心无挂碍。所以才显得那么美好。这叫“偷得浮生半日闲”。
行走静心:专注走走路就好了,不要在走路时胡思乱想,走路时感受脚的重心、迈动的感觉。把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体上,放在你的觉知上,放在你脚板的体会之上,拿脚抓抓地。
第三个支柱:慈悲。从不完美和错误中重新开始的能力。慈悲驱走讨厌、憎恨、无良症...
阻断职场快乐的最重要的障碍就是严厉和负面的评判,就是喜欢给别人下定义。没有人喜欢别人給他下不好的定义。如果你对别人有着严厉和负面的评判,阻碍的不是别人的快乐,而是我们自己的快乐。而且这种评判会交互,你这样评判别人,别人也会这样评判你。所以,尽量不要给别人做这种负面的评判。不要轻易地评判任何人,因为你没有经历过 他们一样的人生,你们不一样,所以你不能够轻易地评判别人。
快速提升慈悲心:做错事的人也同样希望获得快乐,这就是慈悲心的发端。给不喜欢的送他一个礼物,希望他开心,这样你也会开心。
愤怒的负能量:“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当你生气的时候,你会发现,全世界的门都向你关闭起来。而慈悲是另一个选择,当你能够选择知道对方也在努力地想获得快乐,对方跟我一样也会犯错么,深圳对方做错事后也会纠结懊悔,你就多了很多种选择:第三选择。
对自己要宽容:宽容不仅仅是对别人,对自己也要学会宽容。宽容的三要素:正念;共通的人性;仁慈。三者合起来,我们就能做到用慈悲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第四个支柱:弹性。弹性就是从挫折中复原的复原力。生活有时候也需要一些妥协。
《反脆弱》:当你发生了不确定的事情时,你能够有很好的反弹能力,能够从不确定中收益。弹性就是将挑战视为成长的契机。学会温柔地对待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当搞砸了一件事,重新开始就好。适时地给自己的情感放一下假,该哭的时候也可以哭一下。
第五个支柱:沟通与链接。可以化解冲突。拉近与别人的距离。
沟通的三个准则:当发生了很多 矛盾时,应该怎样去沟通? 1、我张口要说的这个信息是不是真实的? 2、我说的这个东西是不是有用?就算是真实的,说了以后有没有用? 3、要问自己,我说这个话是不是出于慈悲和善意?
学会倾听:倾听解决问题要比说话解决问题要快。倾听对方发牢骚,点头微笑理解,同理心,反应情感。训练多用肯定式的询问。谨慎对待和使用文字沟通,因为发出去的文字手部回来的,别人还可以转发,所以,文字沟通时,多肯定、夸奖,多在背后夸奖别人。
不要被贬抑文化带走:不参与讽刺、挖苦别人、八卦。做该做的事情,不要给别人下定义。
个人空间:卫生间,深呼吸。
不要把坏情绪带回家。“踢猫效应”不好。
第六个支柱:正直。在工作当中引入正义和价值观,把最深入的道德观带入到职场当中去,感受工作的喜乐和平和,平和对待道德、法律、伦理和利益之间的关系。善良和正义、公益事业、义工,会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满足感。必要时,问问自己说“遇到这种情况,我的标杆偶像会怎么做”? 学会认清自己的意图和动机。权衡要不要牺牲人格换取职场上所谓的成功。
第七个支柱:意义。意义是把工作和个人价值相结合的能力,这个取决于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并不是很多事情没有意义,而是我们不具备发现意义的能力。工作不只是养家糊口,更是你给这个城市、给服务的人带来的改变。学会给工作定义意义,给挑战困难定义意义。
做事情的三个境界:1、工作:养家糊口;2、事业:有方向、目标; 3、召唤:我有使命,我有意义。有使命召唤的有意义的工作,幸福感和意义会高很多。把工作视作施展抱负的机会。 不委屈自己,应该去做那些你能够找到意义的工作,种下目标的种子。
第八个支柱:开放的觉察:在日复一日的轮回中,觉察生活工作以外的小确幸。
人的大脑有两种能力,想问题和觉察。思考问题,感受当下。“知止”就是能够觉察到,“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陷入柏油马路的猴子的故事。被事情绊住前行的脚步,要先停下来觉知,思考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挣扎。
希望《一平方米的静心》给大家带来喜乐安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