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丽珠
3、引导学生表达很重要
在做吹响吸管这个实验时,孩子们怎么都吹不响,而吴老师用剪刀把吸管剪了两刀之后,就成功吹响了吸管,而且长短不同的吸管,吹出来的音调不同,短吸管吹出的音调比较高,长吸管吹出的音调较低。在孩子们觉得很神奇的时候,吴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孩子说:“因为长吸管吹气的时候,音出去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比较低;而短吸管吹出的音,一下子就出去了,所以它的音就比较高。”吴老师评价道:“这是你的科学道理,你很会观察。”还有个孩子是这样说的:“用长吸管吹气的时候,它走的路比较长,气都跑出去了,所以吹的气只剩下一点点,所以吹出来的声音就比较低。用短吸管吹的时候,气很快吹出去了,气很多,所以吹的声音比较高。”
在课堂实验中,有孩子发现前面实验中吹胀的气球慢慢变小了,这时吴老师又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让孩子们大胆发言。“我觉得是产生的气体自己跑回醋里了,所以气体变少了。”“不,我认为是气球上有很多看不到的小洞,所以漏气了,气就少了。”“老师,我觉得是地球的引力把气引下来了,气跑到塑料里了,所以气球的气就慢慢变少了。”
对于孩子们的回答,吴老师从来不会说“你说错了”,而是让孩子们不断深入思考、倾听他人的回答、再思考,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而不是给他们一个标准答案,扼杀了他们开放的思维。
4、课堂纪律把控很重要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此好玩新颖的课堂,孩子们都很兴奋,因此,在讨论环节,会出现回答者在交流分享而其他人在吵闹、讲话的情况。而关于一年级的纪律常规,吴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第一课就讲道理,是错的,绝对是错的!开学第一课要讲感情,讲贴近彼此关系,用科学的奇妙磁吸!所谓规矩,所谓纪律,是成年人的控制欲,是成年人的不自信,是成年人的不讲道理,等等,而专门设计的。规矩与纪律,最好因事而与学生一起定。
所以,吴老师没有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急于建立规则,而是等到孩子们比较闹腾的时候,通过耐心询问“大家安静下来了吗?”来提醒孩子们要注意安静倾听他人的分享,再利用小组加分制来对孩子们的纪律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在这里我要说一说吴老师的加分制度。吴老师并不像其他老师一样,每一次提醒只加一次分,而是通过连续、重复的询问“第一组做好了吗?第二组做好了吗?第三组做好了吗?第四组做好了吗?”引起孩子们注意,提醒他们做好,最后到第三次询问时,每个小组都能安静做好并加一分。这不仅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也能让没做好的孩子有改正并加分的机会,从而让孩子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课堂纪律。纪律问题并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好的,良好的习惯需要慢慢养成,需要老师十足的耐心引导,更需要有效方法的指引。
听了吴老师的课,我觉得我是很感动的,感动吴老师对科学课堂的探索和热爱,也感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大胆发言。也许有人觉得孩子们在课堂上太闹、太吵,可是我觉得,当孩子沉浸在对现象对科学的探索中的时候,他们就处在一个最天真的状态,这样,难道不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