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害怕过年的人,从我记事情开始可以说是每一年都怕,怕着怕着就变成了讨厌,但是对于我这种脱了校服之后常年在外的人来说,过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去陪伴家人,所以即使怕过年也要回去。
到了大连之后我其实可以说是过着很舒适的生活,在家乡养成的习惯和人格可以让我很好的适应这个城市,但是在大连养成的一些品质和习惯可能就是我的家乡所不能接受的。最明显的就是隐私和空间吧,家乡很少会给你留有自我边界,而基本破坏这个边界的人就是我们的亲戚。
过年就成了和亲戚紧密度最高的时候,这种亲密度让我到现在想想还是很恐惧。
先说说我自己,基本每年回家的问题就是:
“现在做什么工作”
“一个月挣多少钱”
“有没有男/女朋友”
而从这三个问题衍生出来的小问题,更是多的不计其数,比如:“你看看你现在的工作挣得不多休息还少,回来考个公务员吧”,或许我对公务员这个职业的反感已经不是来自于它本身了,而是来自于亲戚们从我上大学开始每年的“建议”,我相信今年还会继续。我从前的回答基本就是:“我这么年轻就让我回家喝茶水啊”“我又文身考不了”“那什么工作啊,一点意思没有”,后来就直接不回答,露出尴尬的微笑,或者敷衍的回答“好好好”,完全忽略了一家子公务员的感受。
因为从前自认为以后和她们没什么交集,或者他们根本不是真心关系我,想着在这个这么需要个性化的社会,还想着剥夺我的选择权和仅有的自我标准,真是一件缺德的事情了,所以“怼回去”“爱答不理”成了标配,现在想想自己还是挺没礼貌的,毕竟我可以逃出来,但是父母还是在那个圈子里。
我不是很理解喜欢探求别人生活的人的心理,如果是出于真的关心,我想亲戚们就不必问出一些让你尴尬的问题,比如“你这么大了,该找男/女朋友了”,又或者是该有的攀比心态,想更新下你的最新收入情况,或许更多的原因则是,你们之间只有这些问题可以讨论。
不管是真关心还是假情谊,礼貌的回答总是不错的选择,什么能比有一个懂事的孩子更让自己的父母骄傲呢?
但是一年这样一次的聚会,又不想因为自己没有混的很好而伤面子,我想低调就是最好的选择,所谓闷声发大财,亲戚们是没有那个眼力见发现你是真富有还是假富贵。
举个例子:
“现在做什么工作啊?能挣多少·····”
“公司高管,年薪过百万,老公是煤老板,育有一儿一女,煤矿生意杠杠的,煤矿产量嗷嗷的”
“老张啊,你家孩子这病又严重了------”
哈哈哈哈····(玩笑脸)
举个栗子:
-“做什么工作啊”
-“卖表”
-“销售啊,你行吗?平时也不爱说话,在哪个公司啊,卖给谁啊,能挣多少钱啊”
-“恩,欠缺的还是挺多的,继续努力吧,那个行业离咱们生活比较远,所以公司和客户你们应该没听说过,挣得不多,够自己花”
工作方面就本着好好说话的原则就可以了,不用说的太高级,首先他们可能不懂,其次可能重点是在你能挣多少钱。可能大部分人的优越感都是从与别人的对比上来的,很少有人内心真正平静和无欲无求,所以降低自己的身价,可以让你的亲戚获得幸福感,他也不会真的操心你工作到底好不好。
-“有男/女朋友了吗”
-“还没有”
-“哎呀,这么大了,可别挑了”
-“嗯呐,不挑”(微笑)
-“我有个同事家孩子不错呀,给你介绍下”
-“诶,好,您费心啦”(微笑)
-“诶,都是年轻人了,您就别操心啦,我心里有数”
又不是搞阶级斗争,就当闲聊好了,大大方方才是高配,没必要让自己烦恼或者挣个对错,都是新世纪的年轻人了,更应该懂得尊重。
-“回家考个公务员吧,你看谁谁谁家孩子”
-“嗯呐,挺好的,我现在工作也忙,没空学习,另外一个人家能说会道的,我也不爱说话,在那混不开的。”
面对不能理解你的人,其实最好的回答就是按照他的想法来描述自己,谦虚又不折她面子。
面对这些亲戚,抖机灵他们会觉得你这个孩子不真诚,说的太圆滑又觉得你太世故,稍微对抗一点又觉得你太不懂事,你的大方得体和平常心,才是让父母欣慰的事情。
这个新年做一个懂礼貌的大孩子吧
新年快乐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我是糊酱,但我真的没有
胡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