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夏朝末期,诸侯众叛亲离,商汤伐夏,鸣条之战,夏桀败退,被困于南巢,成汤活捉之,将他流放到历山。纣王无道,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商兵倒戈,周武王以少胜多,商纣王自戕而亡。
就这件事,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是的,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齐宣王追问道:“臣弑君,那不是犯上作乱吗?” 齐宣王问出这样的话,似乎还义正词严,他难道忘了田氏是如何代姜篡齐的?他的先祖田成子弑君另立新君、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才有他现在的齐宣王。
孟子说:“残害仁德者,称之为叛国(贼);破坏礼义者,称之为暴虐无道(残),残贼之人就是“一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一夫商纣,没听说周武王弑君。”
儒家在对待汤武革命这件事上,立场始终坚定如一,一以贯之。在孟子之前,曾子在《大学》里引用《大雅·文王》诗句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在孟子之后,荀子称桀纣为“独夫”,与孟子所说的“一夫”是一个意思,指被人民抛弃的暴君。
但世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说:“桀纣有天下,汤武篡而夺之。”韩非子在《说疑》中甚至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所谓“桀纣有天下,汤武篡而夺之。”,是说桀纣取得天子之位,是名正言顺的,而汤武是篡权夺位。
荀子在《正论》中对此予以了全面批驳。
他说圣王驾崩以后,继承天子名位的那些人,如果其德才不足以维系天下安宁,天下等于没有真正的天子,他们坐在天子的位置上,就是暴君。如果有德才兼备、众望所归的诸侯国国君能够讨伐诛杀这样的暴君独夫,保护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这样的明君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全天下的王。
商汤、周武王并不是刻意去夺取天下,他们遵行圣王之道,奉行先王礼义,他们做了对天下人都有好处的事,除去对天下人的都有害的人,因而天下人都来归顺他们。
夏桀、商纣不是丢了天下,而是违背了其先祖夏禹、商汤的德行,扰乱了礼义的名分,他们的所作所为像禽兽一般,恶贯满盈,因而天下人都抛弃了他们。
天下人都归顺他,他就是王;天下人抛弃他,他就灭亡。所以夏桀、商纣王虽然还在位置上,其实已经失去了天下人的心,已经不再是世人的天子了,所以商汤、周武王并没有杀掉自己的君王。
商汤、周武王是人民的父母;夏桀、商纣王是人民的仇敌。那些庸俗的学者把夏桀、商纣王当作君王,认为商汤、周武王弑君,这不是毁谤、谴责人民的父母,而要维护人民的仇敌吗?
革命与叛乱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正义的,顺应民心的,一个是邪恶的,违背民意的。为人民而战,就是正义的战争。
其实,孟子的重点还是要告诉齐宣王,君王应该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你齐宣王如果不得人心,照样可以被人取而代之。
【《孟子》简读之梁惠王篇0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