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认同
当大家都以同样的方式去思考时,没有谁会想得太认真。
- 从众
社会认同从周围人的行为开始逐渐影响着你,而且,恐怖的是,你自己还不知道。
案例
- 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学钢琴热,健身热
社会中总是会有大规模的从众行为,似乎每一个人都要参考周围的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似乎没有人自己可以确定自己的主见。 - 电视广告中会出现号召许多人追随一个人的镜头,其实就是要造成这样一个印象:大家都去了,我为什么还要思考呢,于是就从众了。
- 电视节目中增加提前录制好的配乐笑声
- 38人目睹一名女子被歹徒追赶,却没有个人伸出援助之手。
- 赛马场赌马现象。
- 当自杀事件广为报道时,报道所覆盖的地区自杀事件反而增多了
社会认同产生原因
-
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当我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时,当形势不很明确时,当不确定性占上风时,我们最有可能接受并参照别人的行为。
然而,在观察他人的反应以消除我们的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我们很可能忽略了一个细小但很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为消除自己的不确定性,他人可能也正在观察别人的反应。特别是在形势模糊不清的时候,这种每个人都希望看看别人在做什么的倾向会导致一种名为“多元无知”的有趣现象。充分了解多元无知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个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让人感到费解而又耻辱的现象:当一名受害者在痛苦中挣扎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没有一个旁观者伸出援手。
当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如果有许多旁观者在场,那么任何一个旁观者出面帮忙的可能性都不大。原因至少有两个,第一个原因简单明了,当周围有几个可能会帮忙的人时,每一个人的责任感都下降:“也许其他人会帮忙的,也许有人已经这样做了”,所以,当每个人都以为其他人会去帮忙或已经帮了忙时,结果却是其实没有一个人帮忙。 -
相似性
书摘
- 社会认同原理对我们来说无异于一套先进的导航装置,就像飞机上的自动驾驶设备一样。
- 总之,在你处在紧急状态中需要帮助时,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减少周围人对你的处境和他们的责任的不确定性。你要尽可能准确地将你需要的帮助表达出来。不要让旁观者自己去下结论,因为社会认同原理和多元无知效应很可能使他们对你的处境做出错误的判断,人多的时候尤其如此。
2.喜好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感到吃惊。令人吃惊的是,有些我们完全不认识的人却想出了上百种方法利用这条简单的原理,让我们顺从他们的要求。
为什么特百惠公司的家庭聚会能使每天的销售额超过250万美元?
为什么在审讯嫌疑犯的过程中“好警察”、“坏警察”搭档的方法巧妙地运用了喜好原理?
为什么狂怒的球迷会在比赛输掉以后杀死运动员和裁判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