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到老家,我、先生、公公婆婆和大妹夫一行几人放下东西去大伯家。
家族的亲人们和村里的乡亲们已经在那里帮忙了。我们吊唁完大妈,我和先生就到里面找活干,村里不成文的规定,自家人要帮忙干活。
我跟着几个长辈做了一会儿针线活,我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做。看厨房有人在忙,就走过去帮忙择菜、洗菜,削土豆切丝,从小就会做饭的我,切丝是我的强项,能把土豆、红白萝卜等菜切的非常细。
现在农村过事筷子碗都是一次性的不用洗,这样简单省事还卫生。省去了一个大的制造传染的环节,还解放了劳动力。
过去我们这里过事,家族里的媳妇们都要洗碗,好几个大盆放在一起,流水线作业洗碗,大家很辛苦。尤其是大冬天的,吃饭的人多,盘子碗被源源不断的运来,油腻腻脏兮兮的,第一个盆里放了很多洗洁精,后面几盆是清水,十几双手分别在各个盆里泡着,飞快的洗着碗,虽然看起来挺干净的,洗着洗着所有盆里的水都成一个颜色了,看起来很干净的碗,被快速的拿去重复用。其实一点也不卫生。
我们自己家人要做几顿饭,等入殓时就有厨师来做饭了。我跟着邻居来帮忙的几个人做了五席晚饭,收拾完又把第二天早晨要用的菜洗净切好,放到盆子里用保鲜膜封好,看看没啥事了才回家。
农村特别冷,尤其是我们这种平常不在家住的房子,一点温度都没有,虽然我回来前把厚衣服都穿上了,还是觉得不暖和。
从大伯家回来后,公公和婆婆把客厅的空调已经打开了,客厅很大,前后门都关上也没觉得暖和,婆婆又把小太阳找出来打开,坐在小太阳下还能感觉热乎点,稍微离远点就冷了。
先生在大伯家陪着堂弟们守灵,一直到快十二点才回来,他没有老家大门的钥匙,我怕公公婆婆冷,让他们去睡觉。我继续等着给他开门。
婆婆给我们床上取了电褥子让我铺上,又把房间里墙上的电暖气打开,那组电暖气看着像一幅幅的画,插电打开后就发热了。
刚开始房间挺冷的,我穿的很厚盖着厚被子,睡了一会儿电褥子就热的受不了,那个电暖气在头顶上的墙上,虽没觉得热,但是一会儿我头上戴的帽子掉了也没觉得头冷。说明暖气还是管用的。
在家有暖气,我就没用过电褥子,这被窝里虽然很暖和,但是却让我感觉不舒服,我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到四点多才迷迷糊糊睡着,早上操心着去大伯家做早饭,六点多一点就不敢睡了,起来收拾完就去大伯家了。
我到大伯家,来的并不早。厨房已经有几个人在忙了,二爸家堂弟媳妇在烧火,几个人忙着馏馍,说稀饭已经在后锅熬上了。她们还切了肉都炒熟了。
等我们把饭菜馍都准备好,主家已经把村里人都请来了,等大家都吃完了收拾好,我回家去想休息一会儿。
到家才发现想睡觉是我想多了,公公婆婆平常不在老家住,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村里的亲人们从门口过都来家里说说话。
又忙了一早上,大喇叭通知大家集合,入殓仪式马上开始。
大家穿白戴孝聚集一起。被礼宾按亲疏关系分好队伍,大家依次进入大厅与大妈的遗体告别。
大妈93岁了,是老了无疾而终。她走完了人生路,家人们也长出一口气:前几年有些老年痴呆症,儿女们谁伺候都找事不行,给雇了保姆更不行。大儿子每天下班都从市里回来,小儿子把生意停了回来陪父母。
仪式完了大家到后院,厨师已经把饭准备好了,浇汤饸络不限量。在这冬日的中午,每人端一碗热气腾腾的热汤饸络,吃完浑身都暖暖的。
大家边吃我们边收拾,这不用洗碗多省事,只需要把大家用过的一次性碗和筷子收到一起,放到袋子里就好了。
亲戚们吃完饭都走了,只等周四成孝盛大的仪式祭奠,周五下葬再来就行了。
回到家里堂弟媳妇和几个亲戚一直在院子里聊天,也没办法睡去,就跟他们好好聊聊吧,平常真的见不上,带橙子也没办法打电话。
亲人们给我们这家送苞谷珍,那家送苹果,送梨,表妹昨天问我要不要络面?我知道她买的络面特别好吃,就让她给我买了几斤。
坐小叔子的车回到咸阳市区都晚上六点多了,我建议在外面吃完饭再回家休息。
路上车多的不好停,只好把车开到家门口,每人吃了一碗扯面,分手回家。
给儿子打电话说我们从农村回来了,但是我需要好好睡一觉,儿子让我回家休息,今天早上再来看橙子。
回来洗漱完赶紧上床,日更文章没写完就困的不行了,先写了一百多字发表不断更,今天补上写全。
网友评论